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2政治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1)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力一式、力一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复杂的多方面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因此,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它是产生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源泉,也是社会成员识别和认同政治权威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产生和发展,还与特定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公共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3. 政治稳定
【答案】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政权体系的稳定、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一般地,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配置有效,政治体制运作正常,社会有序,政局稳定,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政府能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等。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一方面,政治体系适应社会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要求而呈现稳定状态,并向新的结构功能状态有序演进,同时,政治体系反过来有序地促进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政治体系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合理配置、稳定运转,体系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协调发展、良陛运作。政治稳定不是“政治变革的对立面,,。只有能够适应重大经济、社会和文
化变迁的制度,即变革的制度才能促进政治稳定; 相反,僵化的制度虽然能够表面上维持一种暂时的稳定,但是却非常脆弱,并且易于崩溃。所以,政治稳定是“制度僵化”的对立面。
政治稳定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参预政治的各种利益集团对规则有一种共识; 二是在政体中没有大规模的政治暴力。长期的政治稳定不能靠高压来维持,政治稳定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政治稳定才是牢固的。
4.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5. 两党制和多党制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服务的。
(2)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二、简答题
6. 简要分析政治心理的作用。
【答案】政治心理与政治生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来源于社会政治生活:另一方面,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能动作用。政治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心理是政治关系的感知性反映,体现着社会政治的民意,影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①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其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心理感觉和感知;
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基础,政治心理对于政治权力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反映着社会成员对于特定政治权力的人心向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权力的力量构成,在重要程度上影响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在决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效力;
③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精神前提。特定社会政治心理及其心理定势,对十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高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府政策等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
(3)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和政治权力作用的依据
社会政治形势诸如社会利益和利益关系的状况,都会通过社会成员尤其是人民大众的政治情绪、政治态度、政治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政治心理现象构成了特定社会的政治气氛、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通过它们的变化,可以触摸到政治形势的脉搏,认清民意之所向,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趋势。
(4)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它本质上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造成的,而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则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心理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政治发展受到客观主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客观条件具备后,人们对政治发展和变革的认识、情感、态度、愿望等主观心理因素,对于社会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简述当代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答案】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当代国际关系在不断变化中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种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激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和反对,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同时也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摆脱了前苏联的控制,作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
第二,在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欧盟与日本在经济实力上与美国己经不相上下,形成了多极化的经济格局。
第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它们不仅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的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为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并没有形成一极格局,大国之间的协调关系明显加强,随着中国、欧盟、日本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上升,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格局越不易被少数国家做左右,越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8.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答案】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政治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根源上看,政治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引起的; 而就其作用来说,它又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能动因素。
(1)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①生产方式是决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因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为了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作为生存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