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7会计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流动负债
【答案】非流动负债是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通常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务。与流动负债相比,非流动负债具有偿还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会计处理也具有小同于流动负债的特点。常见的非流动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由于非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较长且金额较大,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未来支付的利息与本金)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较大,因而从理论上讲,非流动负债宜按其现值入账,而不宜按其未来应偿付金额入账。
2. 资产
【答案】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于资产的这一定义,需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的内涵是资源;
(2)作为资产的资源应该为特定企业现在所拥有或者控制;
(3)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具有能为特定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即具有有用性的特点;
(4)作为资产的资源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其他资产统称为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 无形资产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且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可辨认经济资源。一般,只有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经济资源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无实体性; (2)长期性; (3)不确定性; (4)可辨认性。
无形资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无形资产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按其来源途径,可以分为外来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 按是否具备确定的经济寿命期限,可以分为期限确定的无形资产和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4. 支票
【答案】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
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上印有“现金”字样的为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 支票上印有“转账”字样的为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 支票上未印有“现金”或“转账”字样的为普通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在我国,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以使用支票。
5. 成本法与权益法
【答案】(1)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2)成本法与权益法都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法,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分派股票股利以及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方不做处理;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6. 货币资金
【答案】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井且是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其他任何资产形态的流动性资产,也是最能够代表企业现实购买力水平的资产。
货币资金一般包括硬币、纸币、存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以及本票和汇票存款
,一般不能视为等可以立即支付使用的交换媒介。凡是不能立即支付使用的(如银行冻结存款等)
货币资金。就其具体内容看,货币资金一般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7. 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答案】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1)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估计该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每期所估计的坏账损失,应根据坏账损失占应收款项余额的经验比例和该应收款项的余额确定。
(2)账龄分析法是按各应收款项账龄的长短,根据以往经验确定坏账准备百分比,并据以估计坏账准备的方法。这里所指的账龄是指客户所欠账款的时一间。虽然应收款项能否收回及其回收的程度与应收款项过期长短并无直接联系,但一般来说,账龄越长,账款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按应收款项的账龄估计坏账准备。
8. 年数总和法
【答案】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
,是一个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
以预计使用年限n 为项数和初项,极差为-1的等差数列。
二、简答题
9.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案】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一个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一种计量模式,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中直接交易;
②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会计处理如下: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负债表日,应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或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如果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将以前年度和当年计提的折旧和摊销予以冲销,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还原为初始成本,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当年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其次将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按照变更日当年年初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借记或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最后将投资性房地产变更日当年年初的公允价值调整为变更目的公允价值,借记或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0.简述债券溢(折)价摊销的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并评价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债券,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按付息情况可以分为分期付息债券与到期一次付息债券。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即确定投资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即利息调整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与实际利率法两种。
(1)直线法
直线法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利息调整总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平均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直线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变,但由于随着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的摊销,债券投资成本在不断变化,因而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
优点:操作比较简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
缺点:存在理论上的缺陷。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来看,所确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