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827企业管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分别为:
(1)项目的特点
①目标性。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项目目标一般包括: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又称限制性条件。
②一次性。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常规运作的最大区别。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即每个项目的历时都是有限的。项目任务一旦完成,项目即告结束,没有重复。项目的其他属性也是从这一主要的特征衍生出来的。
③独特性。每个项目所完成的某些工作总是以前没有做过的,因此具有独特性。即使项目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所属类别相同,但其各自总有独特之处。如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等。
④渐进性。由于每个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是独特的,因而这个项目的产品或服务必然被循序渐进地创造出来。
⑤系统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并且,不能有多余的活动,也不能缺少某些活动,否则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⑥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都不断地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甚至儿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结合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程度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临时的、开放的。
(2)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对项目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和风险进行管理;
②对有着不同要求和期望的项目干系人进行管理;
③对已识别的项目需求进行管理。
2. 公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就你所在组织的情况说明要达到公平,管理者还应做些什么?
【答案】(1)公平理论的现实意义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公平理论对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
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激励过程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2)就我所在的组织而言,要达到公平,企业应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例,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但更为有效的办法应是实行透明度较高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3. 有哪些关于职业发展的理论? 请为自己设计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答案】(1)职业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
①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六种类型:
a. 现实型。现实型的人喜欢对事情、工具、机器、人、动物等进行摆弄操纵。这种类型的人最好是以能使他们面对明确具体的任务的环境去进行工作; 建议让他们去从事需要技巧或不要技巧的体力活、工程性工作、室外的保护性工作等诸如此类的职业。
b. 智力型。智力型的人是通过对智力运用和对思想、文字以及信息符号之类的操纵,来处理和应付生活的。这类人对于那种使他们面对需要高度抽象与创造能力的任务环境时能够十分适应,如鱼得水; 建议他们去搞科学、各种教学工作或写作著述这类职业。
c. 社交型。社交型的人是靠选择需要利用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对别人的兴趣才能完成得好的任务,来对待生活的。这类人在那些需要他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描述的环境里最能适应; 建议让他们去干像社会工作、律师、牧师、某些类型的教学工作以及需要对别人进行组织的职业。
d. 常规型。常规型的人应付生活的方式,靠的是选择为社会和习俗所赞成的目标与工作来作为自己的目标与任务。这类人最能适应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系统的、常规式的处理的环境; 建议他们去做会计、各种办公室事务工作及行政管理这类职业。
e. 创业型。创业型的人靠的是选择那些能使人表达出高度的活力、干劲、激情、冒险精神和主宰力的日标与任务来处理他们的生活的。建议让他们选择推销、创业家、管理人员、政治与外事活动家等诸如此类的职业。
f. 艺术型。艺术型的人是那些利用感情、直觉和想象力来创造出艺术形象或产品的人。这种人若能置身于要求人们通过他们的审美力、感情与想象力去解释或创造艺术形式的环境中,最能游刃有余,一展所长了。建议让他们去从事写作、美术和表演艺术等这类职业。
②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该职业发展理论的内容是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一个时期:
a. 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儿童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工作者,如医生、司机、飞行员、警察、军人、演员和售货员等,充满了新奇、好玩之感,幻想着长大之后的职业角色。此时期职业选择特点是: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b. 尝试期。11岁到17岁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成长发育和变化着,有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经验。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道德,但不仅限于此,更多地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 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
c. 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将步人社会劳动,能够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和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密切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角色。这一时期已有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③苏波和波恩职业发展过程六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职业发展的本质就是人们的自我概念与外界环境的现实合为一体的过程,而驱动这一过程的根本性动机就是人们自我概念的实现与完成。
a. 探索期:自我概念在童年及青少年的发展。
b. 现实测试期:从学校转换到工作岗位及早期工作经历。
c. 试验与实验期:试图通过勾画出一种(或儿种)职业道路,来实现自己的自我概念。
d. 立业期:在职业生涯的中期,实现并改变自我概念。
e. 守业期:保持并继续实现自己的自我概念。
f. 衰退期:随着职业角色的终结,对自我概念进行新的调整。
(2)职业生涯规划
这个规划包括个人自我评价和选择职业道路两个方面:
①个人自我评价。如:思想成熟、为人诚实、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能够同他人一道很好地工作、吃苦耐劳、学习能力优、事业心强
具有比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且广泛,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人才责任感强,热爱集体,助人为乐,能格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具备奉献精神。
态度认真,开朗活泼,热情真诚,团队意识强,吃苦耐劳,时间观念强,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②选择职业道路。如:选择横向职业道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我选择横向职业道路,先就业在择业,先积累工作经验,然后再追求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为自己设计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略。
4. 管理幅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如何进行管理幅度的有效性分析?
【答案】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划分有关。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存在着反比关系,因此一个组织结构设毛! 中的管理层次的划分,也就转化为组织管理职位设亡! 一时如何来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
在组织中任何一个具有管理性质的工作职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