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广告双关语翻译

关键词:双关语,目的论,文化障碍,翻译策略

  摘要

作为大众传播的手段之一,广告在国内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报
纸、杂志、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各式各样商品的选择。同时,广告语作为一个商业价值颇高的应用文体,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双关语成为频繁应用于此的修辞手法之一。双关语有着“一种形式,多种意义”的特殊结构模式,在广告应用中不仅能精简词语,更能创造出幽默诙谐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眼球。广告翻译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翻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指导理论的选择也引起翻译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由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指出:翻译如同其他任何行为一样,也具
有目的性。因此,翻译的目的成为其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而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决定的。这一理论与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基本相符合,即让目的语广告接收者欣赏到一种与原语广告相同或相似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进行研究并举例分析,从而得出实际可用的翻译策略。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双关语的定义、类别及其在广告中的功能进行介绍并
举例分析;然后讨论了广告双关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两个障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在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三个广告中双关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读者反应原则、以目的语及目的文化为导向的原则和忠实原则。针对广告双关语翻译,本文提出了几种翻译策略,最为理想的策略是将原文双关语翻译为译文中相同或相似的双关语,但在该策略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翻译者可采取牺牲双关形式保留双关意义的策略,或者采用另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替换,又或者在尊重原文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翻译以达到最终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广告双关语翻译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该课题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将来研究可采取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