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跨专业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2.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
,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
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3.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4.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5.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
,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
他”。
6.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
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7.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8.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二、简答题
9. 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案】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1)语音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①同样一个意义,如“书”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英语中是“book" ,
汉语中是"shu" ,所以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②在同一种语言中,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bi é这个音节在“别去、区别、别离、别针”等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如“头t óu ”和“脑袋n ǎodai ”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如果有人不顾社会的约定俗成,擅自改动
,那么别人就听不懂他的话,也就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以不同的内容(意义)
无法达到同别人交际的目的。
(2)语音的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司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如汉语塞音中的不送气塞音(b )与送气塞音(p )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单位,"ba (爸)”中的“b ”与“pa (怕)”中的“p ”不同。英语塞音中的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却算是同一
语音单位。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一样。
10.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与“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我们”与“咱们”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2)“你”与“您”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 “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妈妈,您到哪儿去呀? ”“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3)“那”与“哪”
“那”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一般所指的是确定的。例如,“那是教室,这是寝室。”“哪”是疑问代词表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例如,“哪是你的座位? ”也可以用于虚指,例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11.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 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 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传播到中国。 .........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一样飘进来。 ...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 ..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似的蓬蓬勃勃。 ...........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
⑨你不妨对他直说。 ......
⑩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祖国。 ....
【答案】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传播到中国。
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