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

【答案】个案研究是指将时间系列设计应用到对单个对象干涉或政策的影响评估,又称单个案设计或单系统设计。其案主系统可指个人,也可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研究者首先针对单个对象的特定目标进行足够多的重复测量,该阶段称基线期。稳定趋势的出现是重复测量是否结束的标志。然后,研究者引入服务并继续进行多次重测,本阶段称介入期或实验期。基线期的数据要与介入(实验)期的数据比较。研究者可把上述测量资料按时序画在一张图表上,在每个资料点间连上线段,判断数据变化趋势。如果数据趋势的变化点与基线期和干涉期的转换同时发生,一般可以认为干预发生了效果。

2. 个人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个人责任论是将残疾现象的出现归因于个人(或家庭)原因的理论。这一理论在看待残疾现象时,将它同广泛存在的非残疾现象相比较,而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在先天性残疾和非因公后天致残现象中这种理论最为普遍。这种理论对于先天性、遗传性残疾现象有一定解释力,但是它常常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致残过程的复杂影响。个人责任论认为天生残疾并未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致残的责任在于个人或其家庭。按照这种理论,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或家庭的悲剧或不幸。

3.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4. 老年小组工作

【答案】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客服困境,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根据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不同,可以将老年小组分成互助群体、治疗群体、社交群体、服务群体以及照顾者群体等五种形式。

5. 社区矫正

【答案】社区矫正是指社区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罚相对。社区矫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社区矫正强调对非监禁者执行的活动; 对象是罪犯; 场地是非监禁机构的社区; 管

理者是专门的国家机关; 时间是刑事判决、裁定、决定确定且生效的期限; 目的是矫正服刑罪犯的犯罪心理、意识、恶习性质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广义的社区矫正,其工作队伍除专业矫正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这一执行主体之外,还包括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辅助工作者。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帮助矫正对象改变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还要促进其完成再社会化。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福利的分类。

【答案】通常来说,社会福利的分类包括二分法和三分法。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①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威伦斯基和李宾士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里,认为社会福利的概念主要包括两种: a. 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胜,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b. 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②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消极的福利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③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a. 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b.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①英国社会政策学者R. 蒂特姆斯在《福利的承诺》一书中,在阐述福利的“普惠主义”与“选择主义”双重原则基础上,对社会福利进行丁进一步的分类。他认为,社会福利从概念上可分为: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福利津贴和待遇)以及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

②在1974年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蒂特姆斯再次将社会福利归结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一表现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在上述三种社会福利模式中,第二种

模式体现了社会福利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意义,不仅总体社会福利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个人福利也同其在就业市场中的业绩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种模式则是指以公民需要为原则,在市场外通过国家再分配的方式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

7. 什么是社区工作? 其目标是什么?

【答案】(1)社区工作的定义

社区工作的一般性定义可以叙述为: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区工作的目标

①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a.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b. 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c. 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d. 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e. 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f. 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g.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②罗斯曼(Rothman )的分类

罗斯曼将其概括归纳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a. 任务目标。社区工作要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些具体任务,达到一些社会福利目标,满足某项社区需要,这就是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

b. 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是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小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公民对事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③托马斯(D.N.Thomas )的分类

英国学者托马斯认为社区工作有下列两大目标:

a. 分配资源。社区工作是组织居民,就他们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令他们的权益得到保证。

b. 发动居民。社区工作可以促进公民权的发展,这包括培养基层居民的政治责任感,即令他们对政治感兴趣,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和技巧去参与政治事务。同时还包括令居民拥有信心及能力,以影响政党和政府,监督政党或政府的运作。社区工作可以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