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582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信息资源
【答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2. “突变式”改革、“渐进式”改革
【答案】突变式,,改革指在较短期内,对行政体制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变革,能迅速改革、改变旧体制,但阻力和风险较大。“渐进式”改革则指用较长时间对行政体制各方面进行逐步阶段性的调整和变革,较为稳妥,进程相对缓慢。
3. 守夜人
【答案】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形象概括。其具体内容包括:
(1)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o
(2)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则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4. 行政回避制度
【答案】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下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关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回避的范围是:
(1)职务回避。即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2)公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上述职务回避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3)地区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除外。
公务员回避制度对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5. 专门监督
【答案】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我国行政管理专门监督中,最为核心、常用、有效的专门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实行的行政监察活动。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我国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中都有设立。它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和所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只服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因而其监督地位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a. 行政监察体制。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中,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监察机关。当前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b. 行政监察形式。检查监督执法情况; 受理控告和检举; 调查处理违纪行为; 受理申诉。
c 行政监察权限。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权限包括: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受理对监督客体违法、违纪行为的申诉和控告; 审议本级政府任命人员的纪律处分事项; 教育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制定、颁布监察工作相关规章、命令和指示。
6. 行政信息
【答案】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具体包括:①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②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③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④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⑤与行政信息的制作和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⑥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7. 行政信息公开
【答案】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申请公开行政信息,并方便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总称。
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8. 政府形象
【答案】政府形象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政策表现、公务员言行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也是政府组织的外部风貌、内部特征以及全部活动状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政府形象是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 ②政府形象是政府自我设计与人民期望形象的统一; ③政府形象是行为事实与公关宣传的统一。政府形象最终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感觉和评价。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将行政管理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子行政管理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1)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兴起的原因
①宪法和行政法对行政管理调节和规范的力度不断加大。宪法和行政法确立了公共权力、特别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边界,把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建立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②司法机制对行政管理的裁判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致出现“公共行政司法化”趋势,即将行政运作程序视为与司法程序一样,目的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现代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过去属于私法调整范畴的工具,如合同制、民营化和公司化等,在公共部门改革中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这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探索行政管理与法律间的关系。
(2)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
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强调法治,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包含的基本理念有: ①维护公众的基本权利,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②正当法律程序,“不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③建立畅通、有效的救济渠道,包括建立司法审查、撤悄、违宪审查、权力制约与监督、律师制度等。
由此,我们可以把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法律至上,善法之治、自然公正、平等适用、制约权力、权利本位、正当程序。具体地说就是在法律与国家、政府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与公民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 在法律与社会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小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其核心的理念是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权力。
(3)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①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
②把公共部门视为能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
③注重建立明确的行政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
④把行政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