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与其通力合作,协商,参与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并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具体体现这种合作关系的是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共同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就重要的人事安排征求民主党派的意见。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对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

(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尊重宪法的权威。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宪法所保障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并自主地管理内部事务、独立地开展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领导与合作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反映和代表各族各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

2. 简述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A. 阿尔蒙德提出的。

(1)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含义:

①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既指普通公民,也指政治团体和其他的社会团体。阶级是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不同的阶级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

②政治活动主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

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

③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 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

(2)政治文化的特征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的政治现象,由于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模式以及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同时,它既不属于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思想范畴,也不属于政治制度等现象范畴。可以将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这是政治文化相对于一般文化更为显著的特质: ②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文化,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内容;

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并随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 简述政治系统的功能。

【答案】政治系统指政治领域与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的网络,这一网络是由若干机构以及一个个行为模式所组成的,称为“政治系统”。运用系统思想,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政治生活、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视为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政治系统属于人类社会的次级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群系统(各阶级、阶层、集团等)的需要,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各种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政治系统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分为三种:

(1)系统功能,指系统维持和适应功能,包括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和信息交流;

(2)过程功能,指政治要求与政治支持转化成权威性政策的过程,包括利益表达、利益聚集、政策制定或决策、政策实施等。其中政策制定或政策实施是政治过程的关键性阶段;

(3)政策功能,指政策的实际行为,包括政策输出和政策结果。政策无论成与败,都通过政治文化反馈到政治系统,对下一轮的政策过程产生影响。

4. 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答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①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具有积极建设性,它无疑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和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力量;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卞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5.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实质上已不再是阶级问题,而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认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所有形式的民族问题都己完全消失。由于种种原因,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的基本原则,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即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民族观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无论大民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都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腐蚀剂。

①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通常表现为一种民族傲慢和自大情结,它借助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以“优秀民族”自居,高高在上,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的疚苦漠不关心,轻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歧视少数民族。

②地方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表现为一种民族孤立和排外情绪。它不适当地强调本民族的局部利益,过分夸大民族特征,并以此为借口,在本民族的狭隘范围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