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论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
【答案】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产生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1)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是与层级结构的网络化改造相关的。用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去影响各工作单元在不同时空的行为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文化将成为保证和促进网络化层级结构条件下企业组织活动一体化的粘合剂。
(2)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文化一旦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主要的手段,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就成为协调和统一人们行为的主要工具。
(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
(4)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必然也是多元的。网络化层级组织的文化多元化与各工作单元并行中心的特点以及企业需要满足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特点也是相一致的。
2.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论述绩效管理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保证绩效管理的科学、规范和公平?
【答案】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1)绩效管理的构成环节
①绩效计划; ②绩效的辅导与监控; ③绩效评估与绩效反馈面谈。
(2)各个环节重点关注的问题
①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绩效计划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需要在对被管理者绩效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被管理者对自己工作目标做好承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在员工的绩效计划表中至少应包含的内容:员工在本次绩效期间内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达成目标的结果是怎样的; 这些结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衡量,评判断标准是什么; 从何处获得关于员工工作
结果的信息; 员工的各项工作日标的权重如何。
②绩效的辅导与监控。制定绩效计划后,考核者通过对被考核者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给予辅导以保证被考核者绩效目标和计划的完成。绩效监控的工具是企业现有的会计和统计体系。一般而言,企业的会计和统计体系内容很多,功能多样,并不都是服务于绩效管理的,因此应该对会计和统计体系进行梳理,使得它能够为考核者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交相应的指标数据。
③绩效的评价。在绩效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主管人员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就是在绩效期间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评价者绩效表现的数据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评价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证据。
④绩效反馈面谈。主管人员还需要与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下属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 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司指导。
(3)为了保证绩效管理的科学、规范和公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无论是在理论阐述还是管理实践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误区: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做绩效管理就是做绩效考核表。所以许多的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往往断章取义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企业做了绩效考核表,量化了考核指标,年终实施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这种误区使得许多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省略了极为重要的目标制定、沟通管理等过程,忽略了绩效管理中需要掌握和使用的技巧与技能,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水平也处于低层次徘徊。所以,必须系统地战略地看待绩效管理。
②目标性。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经理和员工的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共同提高绩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
③强调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管理沟通的改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违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3.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和预算,如图所示。
图 计划的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
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至少应该有自己的目的或使命。
(2)目标
组织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则化,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
(3)战略
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4)政策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但不是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政策用来帮助事先决定问题的处理力一法,这一力一面减少对某些例行事件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把其他计划统一起来了。政策支持分权,同时也支持上级主管对该项分权的控制。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有酌情处理的自由,一方面不可把政策当作规则,另一方面又必须把这种自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理的权限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政策自身,另一方面取决于主管人员的管理艺术。
(5)程序
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程序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工作中,程序往往表现为组织的规章制度。
(6)规则
规则详细地阐明了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