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世纪之交是人类社会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它蕴含着希望和机遇,更充满着竞争和挑战。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决定于教育的发展。为此,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们都把教育改革作为迎接挑战的对策,把教育视作社会进步的保证,通过教育传播新世纪的价值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品格和能力,体格与智慧,思维和行动。人们把各国的教育改革形象化地比喻为是“一场世界性的赛跑”。办现代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做成功的管理者,这是21世纪的时代要求,在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影响办学成功的众多因素中,管理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一所学校,一个教育单位,一个教育系统来说,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在各种主客观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管理者水平高,决策能力强,具有高度的人格美,学校就会有高涨的士气,就能充分发挥各种条件的优势,克服不足之处,具有很高的效率;管理者政策水平低,不思进取,优柔寡断,就会使人心涣散,优势不能发挥,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学校日趋败落。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管理者。目前,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在重复着管理别人,激励别人,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人们提出“责任心”和“积极性”的要求,但收效甚微。究其实质是因为没有发挥人的主体性包括管理者自身的主体性,这与传统管理哲学的错误有着直接关系,传统的管理哲学把人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管理者,负责管理别人;另一类是被管理者,要接受管理者的管理。而人的主体性却很少在传统的管理哲学中得到体现和重视。科学管理产生近百年来,人类也并没有对传统的管理哲学进行彻底和深刻地反省,却在管理的一般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一直没有脱离“严厉──反抗──舒缓──低效──严厉”的管理怪圈。我查阅了94年以来国内的各种报刊杂志,没有发现从风格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问题的文章。这个问题是被大家忽视了,还是根本不值得研究?学校管理存不存在风格?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我认为学校管理的风格跟教学风格一样广泛地存在于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的风格因学校管理者的观念、个性、能力、感情、处世态度的不同而不同。探讨学校管理风格问题目的在于试图寻找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本文主要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从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上分析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风格。通过学校管理者的人格力量凝聚全校师生,从而达到学校管理者“不怒而威”的管理境地。这既是对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探讨,同时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章分风格学管理学基本概念疏理与学校管理风格的内容及学校管理风格的形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概念讨论风格定义,风格特征、管理概念、学校管理风格几种概念范畴,层层递进地凸显出风格论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指出风格是教育管理的灵魂,学校管理风格是教育工作应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校管理风格的作用就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由内而外的彰显出来。这一部分的论述提纲挈领地点明主旨,又同时规定了本文的运思主脑,即,从根本出发、本质出发、人性深处出发,对整个教育理念进行一种根本性的思考,使本文立论站在高屋建瓴的立场之上。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理论阐明与实践论证。文章着重从学校管理风格的管理过程、内容及学校管理人员的个人风格、领导风格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学校管理者在具体学校管理诸环节所应具有的风格,批判了诸如把人当作“器”的“经济人”的专制式管理、家族式管理、任务式管理等不关心人、不尊重人,不注重人的发展的管理方式,积极倡导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的管理方式。在思维决策上既重视教师的民主参与又能果断决策;在组织实施方面能够言必行、行必果,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善于将管理者的个人目标变成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在指挥协调方面,能以管理者自身的人格美凝聚人,影响人、指挥人,从而产生不用行政命令即能达到指挥协调的效果。学校领导者个人的风格是学校管理风格的浓缩和代表,他决定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总体风格。学校领导者良好的个人风格是关系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学校领导者个人的风格若服务于正确的目的,或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就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明显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讨论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把关注人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去思考问题。管理者的科学文化、专业组织素质和管理能力是学校管理风格形成的保证,只有在校内形成民主参与决策的机制,才能最终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校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