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817综合考试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 春晚

【答案】春晚,即春节联欢晚会,一般指中央电视台每年农历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自1978年起开播,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2008年开始高清视频网络转播,近年来播出时长在5小时左右。春晚节日内容包括歌舞、小品等,形式活泼多样、雅俗共赏,是每年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必看的节目,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央视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方面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陆续主办类似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相比更具地方特色。

3. 知沟

【答案】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山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于1970年提出的理论假说而诞生,该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之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知识储备上的差异,社会交往的差异,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

4.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

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

5. _____是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制作公司。

【答案】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解析】《喜羊羊与灰太狼》属于Flash 平面动画,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该片以羊和狼两大族群间的争斗为主线,剧情轻松诙谐,情节爆笑,对白幽默,还巧妙地融入社会中的新鲜名词。它以“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鲜明特色,赢得众多粉丝,在国内各项动画比赛中更是屡获殊荣。

6. _____的开播标志着我国频率专业化的开始。

【答案】珠江经济电台

【解析】珠江经济电台成立于1986年,它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板块节目模式电台的诞生。作为国内第一家成立的经济电台,珠江经济电台拥有良好品牌效应,是华南地区最大型、最权威的经济类电台。珠江经济电台致力于打造具有浓郁现代都市生活色彩的广播节目,为听众提供强档的新闻、财经、市场、生活服务资讯和时尚的音乐娱乐享受,其创立的“珠江广播模式”在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

7. 简述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答案】(1)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报道、传播、传递新的符号及其内涵,来确立和改变社会上人们的共同认识,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到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行为,实现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作用。

(2)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影响广泛,可以通过传递共同的信息和价值观,将现代社会零散的个体凝结起来,促成共同的社会认同,帮助新的社会成员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大规模的具有高度差异性的现代社会整合起来。

(3)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它既是政治人物和政府机构借助于媒介的优先使用权宣传政治主张、行使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民众进行政治参与的平台。

(4)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作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广播电视大量占据着人们的闲暇时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从社会文化领域看,广播电视传承社会文化,塑造社会文化价值观。

(5)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如与其他相关的娱乐行业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广播电视赢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广告。

(6)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的一些服务性节目采用杂志型板块方式,融新闻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人们在固定的节目长度内获得尽可能多样的丰富的信息; 同时内容的衔接由分割式转变为粘连式,符合受众的习惯规律,增强了节目的连贯性,提高了传播效果。

8. 什么是主持人必备的职业素质?

【答案】从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应包括几个方面:

(1)思维素质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思维素质:

①敏锐的发现力。发现力就是人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觉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②快速的发散力。具有快速的思维发散力能够帮助主持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对自己己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观点或形象。

③深入的思辨力。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反应的速度,还须有较强的广度和深度,有较为深入的思辨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鞭辟入里的意见信息。

④不竭的创新力。不竭的创新能力是主持人永葆职业青春的有力武器。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顺利自我提升的职业素质。

(2)语言素质

语言除了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性操作意义之外,还可以反映主持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构建主持人的形象。

①会说标准普通话。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借助共同的意义空间对其内容理解达成一致。

②表达清楚。吐字发音习惯问题,表现为发音含混、吐字不清,造成听者接收的干扰。

(3)传播素质

①信息能力。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能够主动积极地收集信息、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熟悉广播电视传播规律。广播电视以电波作为传输手段,运用画面和声音来传递内容,具有独特的传播规律。熟悉媒体规律不仅是节目主持人应有的职业素质,也是其他素质得以展现和发挥的基础。

③有镜头(话筒)前的适应能力。主持人在镜头(话筒)前与观众的“虚拟交流”是否真实,与演播现场的嘉宾、观众的“当众交流”是否自然,能否保证交流圆满完成节目宗旨,就成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