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舞台调度

【答案】舞台调度是指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叫场面调度,它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它通过演员的体态、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舞台调度是剧本台词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是导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2.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3. 受众

【答案】受众(audience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4.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填空题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_____的主题曲。

【答案】《三国演义》

【解析】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自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

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主题曲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一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

6. _____年创设了飞天奖。

【答案】1983

【解析】1981年4月3日至1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对1980年1月1日至1981年3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有28部电视剧获奖。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委托《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电视周报》三家报刊联合主办第三届优秀电视剧评奖活动,并把这一活动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三、简答题

7. 举例论述电视应当如何处理雅俗关系。

【答案】(1)从价值指向来看,雅与俗是对依赖电视这一载体进行传播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含量的评价,因此,雅俗关系可以分为“雅俗共赏”和“雅俗分赏”。但是从观众角度来说,电视文化品位的理想状态则是通俗与高雅的互动,对于电视来说,这也是需要正确处理雅俗关系才能实现的日标。

(2)从电视的传媒功能来看,其本质特征是大众的、通俗的。通俗给了电视文化一种活力,使得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大众民生。而“雅”则是指精英人群所代表的具有高艺术性、精致化的精英文化。“雅俗共赏”即是既要满足大众对娱乐、通俗、热闹的需求,又要满足精英阶层/知识分子对艺术性、知识性、思想性的追求。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受众的非群体性倾向开始突出,“雅俗共赏”难以解决受众在年龄、文化层次、地方习俗、欣赏趣味上等迥然不同的各类需求。电视文化的深层次形态一“雅俗分赏”水到渠成地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目前,无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纷纷设置不同的专业频道,播出了受众针对性很强的节目,积极探索“雅俗分赏”理念的审美实践。“雅俗分赏”的提法与当代电视文化向纵深层次发展是相呼应的。对于电视文化来说,雅与俗应该是共存共荣的,而不是对峙和各自独立的。若是一味地要求“共赏”,则抹杀了电视文化本身的个性和受众的针对性,强迫性地杂糯了电视文化的雅与俗。“分赏”也不能简单地把“雅”与“俗”机械割裂,形成对立或各自独立。雅者赏俗往往能在对比中产生新鲜、新奇的感觉,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过于雅化,不但会丧失文化层次较低的观众,而且会丧失电视文化大众传播的本质特性; 同样,过于媚俗,非但文化精英所不屑,还会使现有的接受群体走向麻木和厌倦。

8. 简述电影音乐的功能。

【答案】电影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专门为影片创作或选用现成的音乐作品为影片编配的音乐。电影音乐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声音元素,它不仅仅是营造电影氛围的好助手,也是构成电影语言的一个部分。

电影音乐是与情节、画面、语言、音响等一起有机结合而发挥作用的。通常音乐在电影中有以下一些作用:

(1)渲染气氛

电影音乐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用音乐来加强和烘托影片的气氛,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2)呈现主题

电影音乐的合理应用能够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运用适当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深化画面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影片的主题。例如美国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担任弦乐领奏的一段旋律哀婉而坚毅、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创作者用这段音乐重述了历史中那段最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表达了对那些死难者的哀悼,警示人们要牢记历史,不要让悲剧重演。

(3)抒发感情

电影音乐的应用能够起到抒情的作用。用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4)确定风格

音乐可以确定一部影片的风格。不同音乐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的影片风格,同时不同风格的影片需要不同的音乐来确定、补充和完善。因此,可以说电影音乐不但可以确定影片风格,更是不同风格影片的标志。

(5)描绘画面

电影音乐能够起到描绘的作用。运用音乐手段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运动性的节奏特征加以描绘; 对现实音响进行模拟或者对某一事物予以描绘。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音乐是这类音乐的代表,音乐在卡通片中都几乎在模仿角色的每个动作。

(6)推动剧情

电影音乐的应用能够起到剧作的作用。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例如影片《西区故事》中的大多数音乐片段在影片中就承担着重要的剧作作用。

电影音乐的上述功能在同一段音乐中并不一定能够简单地加以区分,有时可能有两种或几种功能并存。

9. 简述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广播电视更被认为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受众究竟具体是谁。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每天旧的媒介内容会源源不断地被新的媒介内容所覆盖和取代,媒介传播的内容往往是速朽的,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