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大学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进化

【答案】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2.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3. 逆向社会化

【答案】逆向社会化,又称反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4. 社会保险

【答案】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答案】学习社会学的原因主要包括:

(1)普及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公民的一般常识。而这种一般常识,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地适应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合格的公民。

(2)社会学在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现代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重大问题,都不能单独靠某一门学科的方法去解决。大力开展社会学的研究,在各门科学学科与社会学之间进行合作,将有利于促进整个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3)社会学能够提供社会工作和行政、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的社会性格、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组织制度的,现代国家的行政组织和企业里存在着大量影响工作态度和生产效率的“人的因素”,以及影响行政和企业经营的种种组织、制度等因素,增进对于这些因素的认识,对于改善行政和企业组织管理,无疑是有益的。

6. 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现代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的现代化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经济现代化包括着广泛的内容,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而在这当中,工业化是一个关键性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其他的经济现代化均无从谈起。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把握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种能有效协调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治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民众对现代化的自觉参与,民主化就成为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城市化城市化意味着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工业化和人类活动集中化的必然结果。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韦伯认为,理性化过程集中表现在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即科层制的建立上。但在今天,古典的科层制也正在遭遇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探寻新的组织管理结构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5)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普遍性社会关系的建立。

7.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大战.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无知生产方式内部最

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上禅理的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但社会生产力并小是社会变迁的唯一原因。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自然环境、人口、国家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等等;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社会变迁,还要受到种族特征、民族特征和各个国家、民族历史传统的影响。

(2)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主要内容:西方社会学所提出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①在社会进化论看来,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成分小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机制也日益分化和复杂。无论这种进化是单向的还是多元方向的发展,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社会进化的主要方式是渐进的、连续的。

②历史循环理论认为,一个文明或社会的历程是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在文明解体或衰亡的基础上,新的文明诞生、成长,但最终还会走向衰落和解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变化的历史。

③社会均衡理论就其内在逻辑来说,是否认社会变迁的。而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是社会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新的资源,由此导致社会系统新的分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④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社会冲突的根源不在于社会经济关系,而在于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状况以及人们对权力再分配的欲望。

(3)两者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是把社会及其变迁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系统来认识的,强调的是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西方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更多的都是构建在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片面强凋社会的发展,而忽视了这种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8.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答案】(1)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一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

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是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