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审计学综合之管理会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目标价格策略
【答案】目标价格策略是指在产品成长期,为维持、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使目标利润率高于整个产品寿命周期里平均利润率来修订预测值,确定最优价格的策略。
2. 预计资产负债表法
【答案】预计资产负债表法是指通过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来预计预测期资产、负债和留用利润,从而测算外部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3. 投资回收期
【答案】投资回收期指的是自投资方案实施起,至收回初始投入资本所需的时间,即能够使与此方案相关的累计现金流入量等于累计现金流出量的时间。
4. 半变动成本
【答案】半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比例变化,又呈现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
5.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变动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与直接人工工时相乘之积,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二、简答题
6. 请运用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来分析当前报表中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
【答案】(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真笨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主要有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换言之,利得和损失会分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2)一般来说,收入与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则是企业的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在当前会计报表中,营业利润采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的计算方法。这就排除了计入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利得和损失带来的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化。
7. 平均而言,购买保险单的人从所交纳的一元钱保险费中可以获得的预期回报价值要少于一元钱。这是由于保险公司要发生管理费用并要获取利润。尽管如此,为什么还有许多个人和组织购买保险单?
【答案】平均而言,由于保险公司运营成本以及目的利润的存在的确会使得保险费的预期回报要少于缴纳的保险费,但是由于保险费的特点是取之于面,用之于点,也即保险费是向社会公众大面积收取的,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且承受风险的人数也只是极个别情况,因此在扣除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和目标利润之外,一旦发生风险,个别受害者得到的补偿也远远高于他所支付的保费,所以很多个人和组织购买保险单。
8. 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有哪些具体计量属性,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1)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讲,一种计量模式区别于另一种计量模式的标准就是计量属性。
(2)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它们的含义如下:
①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②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③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④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⑤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9. 按照作业动因,作业应该如何分类?
【答案】根据作业动因可以把作业分为三大类:
(1)不增值作业。把那些企业希望消除且能够消除的作业认定为不增值作业。
(2)专属作业。把为某种特定产品提供专门服务的作业认定为专属作业。专属作业成本库成本直接结转计入该特定产品的生产成本。
(3)共同消耗作业。共同消耗作业是为多种产品生产提供服务的作业。共同消耗作业又可按其为产品服务的方式和原因分为如下几小类:
③批别动因作业。服务于每批产品并使每一批产品都受益的作业。如分批获取订单的订单作业,分批送运原材料或产品的搬运作业等。
②产品数量动因作业。使每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如包装作业等,每件产品都均衡地受益。
③工时动因作业。工时动因作业是指资源耗费与工时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如机加工作业等。
④价值管理作业。价值管理作业是指那些负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作业,如作业中心总部作为一项作业就是价值管理作业。
10.简要说明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答案】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根据是否涉及补价分为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涉及补价,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的双方的会计处理不相同。①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②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11.什么是边际贡献?它与销售利润有什么区别?
【答案】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
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定价决策中,必须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积余。而在特殊定价中,边际贡献保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