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36语言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2. 主谓谓语句
【答案】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3. 方言
【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4.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5.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6.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7.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8.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二、分析题
9. g , k , h 与j , q , x 这两组音呈现出互补分布,为何不把它们归为一组音位?
【答案】之所以不将g , k , h 与j 、q 、x 这两组音归为一组音位,主要原因在于:
(1)语音的互补分布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之一。“互补分布”说得是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称作“互补分布”。其之所以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是由于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
(2)j , q , x 是舌面前音,g , k , h 是舌面后音,从发音部位上看处于互补分布,但是它们分别
在与相同韵母搭配的时候仍可以构成不同的音节,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不能归为一组音位。
总之,g , k , h 与, q , x 这两组音虽然处于互补关系中,但是不能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10.“借词”是语言成分借用和吸收的重要方面,请举例谈谈汉语中借词现象的各个方面。
【答案】(1)借词的含义
借词又称外来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例如:法兰西、巴尔于、镑、加仑、模特儿、摩托、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喇嘛等等。引进外族有、本族所无的词语的方法多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
,这是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外例如外语词:"Science" ,汉语没有相当的词,最早曾译成“赛恩思”
语的音节的纯粹音译法,每个字的原义与外来词不相干,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其表达的意义,后来改译成“科学”。这是照外语词的意义用汉语表示相关语素的字来翻译的方法,称意译法。还有借用外文字母不作翻译的方法称借用法,如DVD (数字激光视盘)。
(2)借词的类型
根据借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①音译
a.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例如: 休克(shock 英) 扑克(poker 荚) 奥林匹克(Olympic 英)
苏打(soda 英) 巴士(bus 英)
沙发(sofa 英) 苏维埃(COBeT 俄)
b. 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
苦力 逻辑 幽默 模特儿 维他命
②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
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
,把外语的"romanticism ”的前半音译成“浪漫”后半意译成“主义”合成“浪漫主义”。又如“chauvinism
(沙文主义)Marxism (马克思主义)”。也有反过来先意译后音译的如ice-cream (冰激淋)。
③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
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例如“卡车”的“卡”是car (英语“货车”)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例如:
卡介苗(“卡介”是法国人Albert Calinelle 和Camille Guerin 两人名字的缩略语。)
沙皇(“沙”为俄国皇帝uapb 的音译。)
④借形
a. 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称字母词。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
MTV (英music television 的缩略。音乐电视。)
CT (英computerized 的缩略。计算机体层成像。)
有的在字母后加上汉语相关语素
B 超(B 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