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限制预测准确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确证的假说,总存在不断完善的需求,难以保证预测的绝对准确。
②为推断结论所提供的经验材料的非准确性。
③预测方法本身引起的误差。任何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误差。
④预测者的信念体系和知识背景可能引起的干扰。
⑤预测者所从属的组织性质。一般来说,非营利的研究机构预测的准确度要大于商业团体和政策部门。
⑥预测时间的跨度太大。
⑦预测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一些难以预料的随机变化。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预测结果可能与实际有更大的差异,甚至能做出与实际过程完全相反的预测。
⑧预测对象的成熟程度。若预测对象不太成熟,则只能预测到带有方向性的结果,从而产生较大误差。
2. 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答案】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公共政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
大众传媒可以将政府的政策意图自上而下地及时、迅速、广泛、有效地告知公众,同时也可以把民情民意自下而上地告知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大众传媒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双向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途径。
(2)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自己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和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解释,引导和控制公众舆论的焦点和走向,使人们按照大众传媒给每个问题确定的重要性次序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媒通过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
3. 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内容。
【答案】(1)概念
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
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3)风险型决策基本上有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期望值法。把每个可行方案的期望值求出来,依据决策目标要求,选取最大期望收益值的决策方案或者最小期望损失值的决策方案。
②最大可能法。由于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值是不同的,决策者选取概率值最大自然状态,然后选取在这种状态下收益值最大的可行方案。
③等概率法。用概率均等标准处理决策问题。
4. 公共政策评价的目的有哪些?
【答案】发起政策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具有不同的动机和诉求,对于政策评价怀有不同的目的。一般而言,政策评价的目的,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说明:
(1)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目的
①比较备选方案,为确定备选方案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②依据评价结果,提供改善政策执行程序和技术的参考;
③通过政策评价,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供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政策的参考;
④作为重新分配政策资源的根据。通过评价活动,分清不同政策的轻重缓急,对稀缺性政策资源重新配置。
(2)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
①拖延决策时间。政策制定者利用政策评价下作尚未结束、无法进行决策为理由,拖延决策时间。
②规避责任。决策者利用政策评价的结果,指出其不实施某项政策或实施某项政策的理由,规避应负的责任。
③炫耀工作绩效,为本级政府或相关政府机构歌功颂德。
④夸大工作难度,要求增加政策活动经费,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
⑤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利用政策评价的某些结论,批判政策中存在的失误或不足,为要求政策调整编造理由。
5. 对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公共政策工具进行比较。
【答案】(1)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
①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其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②混合性工具。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包括信息和规劝、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与使用者付费等。
③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强制性工具包括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等。
(2)三类工具是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自愿性一强制性光谱上对各政策工具进行定位的工具分类,三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介入程度不同
a. 自愿性工具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介入程度较低;
b. 混合性工具则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介入程度中等; c. 强制性工具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介入程度最高。
②个人意愿发挥作用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的作用最大。
b. 混合性工具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作用相较前者略低。
c. 强制性工具是政府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基本无发挥作用的空间,故其发挥的作用最低。
③特点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b. 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优点。
c. 强制性工具具有见效快、实施便利的优点。
(3)联系
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都是在政策实现中行之有效的工具,由于三者的特点不同,所以适用的领域也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6. 比较政策制定中的理性综合方法和渐进性方法的不同。
【答案】(1)理性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日的,解决一定的问题,使用冷静、客观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或统计资料,对目的和手段进行分析,以求得最佳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