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635中外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色幽默

【答案】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

,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黑

色幽默是指意志坚强的个人对可怕而又滑稽的社会现实的冷酷嘲笑,它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井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拍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2.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3. 日本新感觉派

【答案】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也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日本新感觉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创新路。他们反对艺术创作注重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 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

4. 贵族沙龙文学

【答案】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

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 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 掐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5. 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6.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7.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8.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二、简答题

9. 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吗?

【答案】安娜不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1)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2)安娜是一个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女性形象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在和握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此后,她身上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3)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他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灵魂”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不无肯定的描写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另一面又让安娜带着犯罪的痛苦走向死亡。“我”就是作者一贯探索的那个永恒的道德原则,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善与人道。安娜的追求尽管有合乎善与人道的一面,但离善与人道的最高形式——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作者对安娜态度矛盾的根本原因。

10.《蔷薇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1)《蔷薇园》的内容

《蔷薇园》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227小节。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2)《蔷薇园》的艺术特点

①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②《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

③《蔷薇园》善于用白描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以一个动作、一个小情节发,三言两语,活灵活现地展示一个人物从外貌到内心的特征,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