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二) ... 7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三) . 12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四) . 17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考研题库(五) . 22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财产制度

【答案】企业财产制度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企业财产占有、支配、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的制度总和。企业财产制度也称作企业产权制度,它界定了各企业经济行为主体涉及权力关系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责利关系。企业产权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1)企业产权制度对企业具有激励功能;

(2)产权制度通过权能和利益界区的设置对经济当事人的经营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3)产权制度通过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调节微观经济运行:

(4)产权制度通过收入分配功能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2.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将所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所交存的准备金与存款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则减少了上缴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相应地增加了本身的贷款规模,再通过存款倍数派生机制,以数倍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收缩,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膨胀。改变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手段,因而不常使用。

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答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开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时为止的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结构,改造成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理论与实践证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我国生产力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

4. 技术进步

【答案】技术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和生活领域内所使用的工具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件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它不仅包括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和方法的完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而且还包括管理制度的改善和管

理水平的提高,采取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改善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技术进步是作为一种渗透性要素作用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上,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系统地改善生产要素的组合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5. 国际贸易失衡

【答案】国际贸易失衡的概念包括狄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单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处于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状况。广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世界范围内出现某些国家大量贸易顺差,而另外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逆差的状况。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有一些国家出现大量顺差,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出现大量逆差。根据贸易失衡不同的特点,一般将国际贸易失衡分为以下几种特定的类型:临时性失衡; 周期性贸易失衡; 收入性贸易失衡; 货币性贸易失衡; 结构性贸易失衡。国际贸易失衡会影响到本国货币的汇率、国民收入、外汇储备。

二、简答题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

【答案】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的总体管理,亦称政府干预。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建立了调控体系、明确了具体目标以后,关键是要确定具体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

据研究,为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下限,应达到4%以上。进一步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经济增长率不应低于6%。如要较快地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增长率达到8%左右是必要的。从上限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如超过10%,投资率很可能超过30%,国民收入积累率很可能超过35%,就容易诱发经济过热和失调。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为6%~10%。这是从全国讲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快一些,条件差的地区可以慢一些,不能一刀切。

(2)财政信贷平衡的数量界限

财政信贷平衡是体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基本标志。财政平衡的理想状态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抵,略有积余。如财政收入不能抵消支出,出现赤字,则要求财政赤字与财政收入之比应控制在5%以内为宜。信贷平衡要求信贷收入与信贷支出相等。衡量信贷是否平衡的最终标志,是看货币流通和物资供求是否平衡。所以,信贷平衡要求控制货币增长率,使之同经济增长率一致。

(3)国际收支平衡的数量界限

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稳定的基本标志。在对外贸易方面保持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汇储备率,即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国家需要保持的现汇结存额。一般认为,现汇储备率以保持25%以上为宜,即国家现汇结存应足以支付3个月进口用汇。

(4)物价稳定的合理界限

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的主要标志,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来衡量。5%以下

属轻度通货膨胀,5%~10%为中度通货膨胀,10%以上是严重通货膨胀。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陆续放开物价和较大幅度调整物价,促成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物价上涨率在5%以内应视为正常。

(5)合理就业的数量界限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和实现劳动就业的双向选择,出现失业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西方国家把5%的失业率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志。我国的城镇可参考这一指标,把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近期的努力目标,是通过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降到1/3以下。

(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数量界限

以三次产业结构为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4.6:52.2:33.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999年64%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999年43%这一平均水平。今后应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7)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数量标志

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合理,除了基尼系数以外,一般还用各阶层的收入或消费在总收入或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已经过大,所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7. 一国的消费基金数额决定着一国的消费水平,在我国目前人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国家为什么不能尽量增加消费基金?

【答案】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国家不能无限的增加消费基金的原因在于,积累和消费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总量总是一定的,如果消费多了,积累会相应减少,积累少了会直接影响生产的扩大和发展,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结果影响消费的合理增长。所以,尽管我国目前人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国家也不能无限地增加消费基金,而是要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

(1)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消费基金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两者都不能偏废。

(2)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

积累基金用于生产建设,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因此,积累基金的使用数量必须和社会所能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的数量相适应。消费基金主要用于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它的数量和构成也必须和社会所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数量相适应。

(3)必须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

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关系。消费基金内部主要是社会消费基金与个人消费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4)要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基金的使用效果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必须合理地确定积累率。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和国民收入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