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通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教育理论
【答案】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理性认识的成果,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它与“教育实践”相对,表现为以独特的范畴、术语、逻辑,描述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特征或教育规律,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行为规范。教育理论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各种基本操作程序、规则,以及各种教育流派等形态,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之别。教育理论的特性主要有:①实践性。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从教育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又可指导、运用于教育实践,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论的内容和结构不同。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实践具体能动的反映。③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理论都批判地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内容,是人类认识教育的共同结晶。
3.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公共关系? 它属于哪个学科范畴?
【答案】在如何界定公共关系问题上,国内外有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①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管理学范畴; ②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 ③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属应用传播学的范畴。在教育管理学所涉及的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介三要素组成。
5. 教育预测有哪些基木的类型?
【答案】教育预测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司一以对教育预测作如下的划分:
(1)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
①宏观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人日等的联系,从全局上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教育发展的总体预测。预测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
②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的预测。它包括对学校某方面发展的预测、教育某方面问题的预测和个人教育前途的预测等。
(2)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
①定性教育预测,又称直观判断教育预测。它是根据已知的教育发展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判断和推测。定性教育预测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而缺乏精确性。
②定量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各种数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教育预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教育发展的数量规律。定量教育预测的特点是预测结果明确. 但预测过程比较复杂。
(3)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预测和长期教育预测
按照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来分类,教育预测可分为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顶测和长期教育顶测。一般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五年之内,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五年到十年,长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十年以上。
(4)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
①单一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仅采用一种方法的教育预测方式。
②结合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的教育预测。在教育预测的实践中,使用结合法教育预测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5)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
①单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对单一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
②多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同时对多个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
6. 说明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答案】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人们把它称为现代教育计划。
(1)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
现代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现代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前提。教育计划必须为权力所支持。一般而言,教育政策是由国家权力所决定和支持着的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意愿和行动准则。这与个人、党派、社会团体等关于教育的意见、希望、提案等有着根本的不同。当然,教育计划不同于教育政策,但教育计划是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它必须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它不是个人或团体对教育发展的某种愿望,而是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从时间卜看,它又是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时间一览表。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而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乎段来实现。
7.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其主要思想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公平价值,认为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处境的人们,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①教育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公共行政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强调教育公平,顺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教育管理变革的实施。可见,教育管理理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会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②教育管理要强调对公众需求的满足。新公共行政理论突破了价值中立的行政观念,强调公众参与、分权、顾客导向的新行政模式,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也是其能够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管理要关注公众的需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教育管理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罗尔斯的公平观念转化成行政实践变革的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观念和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发挥其优越的效用,因此,教育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