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08中国新闻传播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公报》、《申报》在这个时期有何变化?

【答案】(1)《大公报》的变化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1916年被安福系财阀王邪隆接办后,亲日色彩浓厚,为读者所厌弃,不得不于1925年11月停刊。这时,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鸳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吴鼎昌当时是“北四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总经理,接办《大公报》后任社长; 胡政之(胡霖)当时是国闻通讯社社长,并主持《国闻周报》,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经理; 张季莺曾在多家报纸任职,当时任北京政府陇海铁路会办,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编辑。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申报》的变化

这一时期,《申报》发行量突破10万大关。《申报》1922年发行5万份,1925年超过10万份。《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致力于经营报业,取得显著成绩。《申报》增辟多种副刊,1924年2月8日创办《本埠增刊》,每日出版,加强了同上海读者的联系。

2. 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答案】(1)创办情况

1815年8月5口,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月刊,木版雕刻,因读者对象是华人,所以该刊仿照中国人习惯的线装书模样,每期一册,每册5至7页,最初印500册,后增至2000册,由米怜编辑并撰稿,大部分在东南亚华人中免费散发,少部分运往广州等地分送。从1815年到1821年,该刊历时7年,共出7卷84期。

(2)宗旨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此外,“灌输知识’,、“石氏砺道德”也是其主要宗旨。

(3)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该刊侧重对基督教教义基本原理的介绍,讲解《圣经》中的警句,并大量刊载《圣经》故事,以多种形式通俗地宣传基督教义。该刊同时还用科学解释了许多天文现象,但又给科学的道理披上神的外衣。此外,该刊还介绍了许多国家的概况,并辟有《全地各国纪略》专栏,介绍欧、亚、美、非一些国家,包括京城、人口、人种、政体、物产、语言等诸方面的情况。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