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08中国新闻传播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文化大革命”初期新闻宣传是怎样制造个人崇拜舆论的? 新闻界的“夺权”意味着什么?
【答案】“文化大革命”初期新闻媒体在鼓动“造反”的同时,着力“大树特树”领袖的权威。制造个人崇拜舆论:
(1)报纸的各个版面、广播电视的每档节目,都有领袖语录。林彪的“高举”、“天才”等言论,在新闻媒体上不断重复出现。
(2)报纸、杂志上的黑体字引文越来越多,连林彪的话也用黑体字排印,甚至还上了报眼。
(3)8月至11月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和外地师生,人数达1100多万。每次接见,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报纸大标题套红报道,声势巨大。
(4)“文化大革命”成为新闻宣传的唯一中心,经济、文教、科技等各方面报道都与“造反”挂钩,在国际报道中也用上了领袖语录。许多专刊、专栏、专题节目被取消。
新闻界“夺权”的后果:
新闻界夺权始于人民日报社,它意味着,在这场来势迅猛的政治风暴中,新闻媒介被用作推波助澜的工具,“文化大革命”宣传成了唯一的中心,新闻机构内部混乱,形式主义文风盛行,大话、空话、套话俯拾皆是,新闻界因此将遭受沉重的劫难。
2. 简述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
【答案】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等创办《申报》,其口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不断改进业务,加强了新闻报道,扩充了篇幅,纸张也有所改进,很受读者欢迎,广告为之激增。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卞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74年《申报》刊出经由丹商大北电报公司海底线路拍来的有关英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讯,为国内报纸刊出的第一条电报新闻。津沪电报线路1881年12月交付使用后,《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线路传递南北各报新闻。
(2)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申报》关于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连续报道达3年之久,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
(3)加强报纸言论工作
美查声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1'A 之苦”。
(4)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