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答案】贺绿汀早年曾参加革命,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师从黄自。贺绿泪的主要作品有《牧童短笛》电影歌曲主要有《秋水伊人》,《十字街头》里的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话剧《复活》中的插曲《怨别离》等。这些作品优美细致,突出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抗战群众歌曲主要有民族化、大众化的《上战场》《保家乡》,结构严谨、质朴流畅的混声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等。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此外还有《嘉陵江上》等艺术歌曲,具有强烈的悲愤情感,接近于歌剧咏叙调,具有很搞艺术价值。

2. 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 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著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3. 小调的音乐艺术特征是什么?

【答案】小调的音乐艺术特征可归结为:

(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规整均衡的节奏与节拍;

(3)曲折多样的旋法;

(4)曲式结构方面的特点:

a. 对应式结构。

b. 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

二、论述题

4. 简述苏州弹词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

【答案】苏州弹词,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曲艺形式。其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有:

(1)历史传统悠久,积累的曲目和腔调相当丰富。

(2)较早进入城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产生、流传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为艺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对艺人的演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弹词艺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一直处理得比较好,他们既重视继承自己的传统又敢于不断大胆创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因素。

(5)各流派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各自兼采各派之长而独创新腔。

(6)较早成立了科班,有严格培养后代的优秀传统。

(7)得到了不少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5. 简评左翼文艺运动产生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答案】(1)条件

①1927年“四·一二事变”使革命运动全面退却。

②城市文化生活发生剧变,国民党发动“军事”和“文化”的两个“围剿”。

③鸳鸯蝴蝶派文学重新抬头,外国歌舞电影大量进口,各种歌舞团体应运而生,娱乐性歌舞音乐迷漫全国各大中城市。④文化工作者被迫从斗争前线撤退,文艺思想战线出现一时的迷茫混乱。

(2)历史意义

①许多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群众影响。

②左翼音乐的传播,有力抵制了当时泛滥成灾的商业性庸俗歌舞音乐。

一、简答题

1. 简述秧歌剧。

【答案】(1)秧歌剧的概念

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中产生,大多是以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为基础,再广泛吸收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

(2)秧歌剧题材

歌剧题材内容广阔,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斗争(如《兄妹开荒》),反映农村阶级斗争《减租会》以及放映根据地军民抗日和反对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周了山》《牛永贵负伤》等。

(3)作品类型

作品类型来看,可分两类,一类是,形式和剧情比较简单,用叙述式的演唱表达剧情发展,如《兄妹开荒》。它们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朴素、演出方便,是小型的、适于广场演出的秧歌剧。另一类是形式较复杂、角色较多、情节曲折、戏剧性强的大型秧歌剧,如《周子山》《牛永贵负伤》等。这种秧歌剧吸取了话剧手法,有较完整的情节发展,分场多、结构复杂,是前一类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秧歌剧的音乐大多采用陕北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如《兄妹开荒》,以陕北民间音调为基础而创作,既有鲜明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2. 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29年七月。国立音乐院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