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72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神魔小说
【答案】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它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小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此种类型的文学名著。
2.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3. 骈文
【答案】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庆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4. 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二、简答题
5. 简述明末传奇的汤、沈之争及其文学意义。
【答案】(1)汤、沈之争
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的问题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汤显祖以“至情”为其戏曲创作之本,讲究浪漫风格,文辞上偏于绮丽,称“文采派”; 而沈憬则好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基调,强调本色,尤其苛求曲辞的格律,称为“本色派”或“格律派”。在当时和后世的诸多戏曲理论著作中,文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汤沈两人并提而论,出现了说汤必言沈,说沈必论汤的现象。基于汤氏文采为先、沈氏格律第一这两种创作理论上的差别,汤沈之间产生了争论。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
(2)汤沈之争的文学意义
①明确了戏曲创作的标准
汤沈之争使得当时及后来的文人剧作家们对文人化的戏曲的标准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也就是以才情的抒发、文辞的华美、音律的谐合作为戏曲创作的最高境界。
②“合之双美”主张的提出和践行
虽然汤沈之争在当时的曲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戏曲家们并没有站在某一方来批评、指责另一方,而是持调和的态度,即提出了“合之双美”的主张。如王骥德与沈璟交往甚深,两人相互推服。汤显祖与沈璟,一个追求个人志趣的张扬与文辞的典雅,一个追求格律的精致细密,两者都对当时及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经过文人剧作家与理论家们对两人的戏曲主张的总结,使得两者合成了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了戏曲的进一步雅化。如到了明末清初,出现了一大批才情、曲律双美的文人之作。如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戏曲家的戏曲创作,既富才情,又合曲律。
总之,两人的分歧,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他们的分歧并非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
6. 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答案】东汉班固站在正统立场上对司马迁的思想倾向予以批评,但又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言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是非颇谬于圣人”恰恰说明司马迁能够独立思考,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取舍。谓之“实录”,是对司马迁的最高、最中肯的褒扬。司马迁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写成一部实录式的作品,为后代史学家、文学家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1)爱憎分明,借以寄托理想
司马迁在《史记》中爱憎分明,他热情歌颂胸怀大志、在历史上建立不朽功绩、垂名于后世的人,表彰刚正不阿、坚贞高洁、正道直行、有美好品德的人,他也张扬那些仁厚爱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的当权者。与此同时,他无情地暴露和批判那些残暴、自私、虚伪、愚妄的人,特别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形形色色的统治者及其帮凶。
(2)敢于独立思考,独抒己见
司马迁在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褒贬的时候,能够不围于传统观念,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而是敢于独立思考,独抒己见。例如游侠这种人,在汉代受到朝廷的限制和打击,因为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结交同类,为人抱打不平,经常触犯法律,但司马迁却给游侠立传,对他们给予热情地赞扬。他认为游侠的行为虽不合统治者的“正义”,但他们讲信义、舍己助人而不自傲,其品行有可称道之处。另外,《货殖列传》也表现了司马迁不合于儒学正统的思想。
司马迁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更表现在对天道的怀疑。他由伯夷、叔齐的遭遇而联想到历史上种种不公正的现象。司马迁怀疑天道,实为质问现实,他无情地揭露现实中好人遇祸、坏人得志的不合理现象,其意义不仅在于否定了“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的传统观念,而且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造成这一切的统治者。
(3)秉笔直书,忠于史实
司马迁继承了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他敢于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无所畏惧地暴露与批判,特别是敢于暴露当代统治者。一篇《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的事迹,却一点不讲他的文治武功,一篇《酷吏列传》,其中所记的酷吏大都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文中记载这此人专看皇帝脸色行事,以杀人为快事。此外,司马迁还大力表现汉武帝时期的官吏、贵族一味阿谀奉承、曲学阿世、互相倾轧陷害的种种劣迹,暴露了当时官场和世风的腐败。司马迁敢于大胆地批判当代政治,这在他以后的史官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7.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梦窗词的创作。
【答案】吴文英,号梦窗,其词被人称为梦窗词。他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高峰横亘眼前,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他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艳。其词远祧周清真(邦彦),近承姜自石(夔),算得上是婉约派词人中的姣姣者。梦窗词的创作特色具体表现为:
(1)艺术境界虚实变幻
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吴文英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他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景,将常人眼中的虚境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创造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的著名怀古词,《八声甘州.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开篇打破登高怀古词写眼前实景的思维定势,而以出入意表的想象将灵岩山和馆娃宫等虚幻化,把灵岩山比拟为青天陨落的星辰。这是化实为虚。西施的遗迹本是一片废墟,而作者却以超常的联想,逼真地表现出当年采香径中残存的脂香腥味和响屐廊里西施穿着木屐漫步的声响,化虚为实,亦幻亦真,境界空灵。又如怀念亡姬的《风入松》,词的境界似真似梦。“黄蜂”二句,则是亦真亦幻。黄蜂扑秋千,为眼前实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