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80年到1999年间,我国学校教育研究中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多部重要法规文件中都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与此同时,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都加入到音乐教育研究的行列,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加强音乐师资培训,研发乡土教材等,用各种方法探寻适用于自己的音乐教育之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是对在1980到1999年间我国学校教育在音乐教育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以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展开的对学校音乐教育情况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1980年到1999年间在职的小学学校领导、音乐教师以及在当地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当时的学校的音乐教育投入、学校音乐师资、课堂教学、音乐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及教育科研等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反馈信息,结合教师及学校领导的采访资料,来详细且真实的回顾1980年以来洛阳当地的小学音乐教育情况,并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比对分析,总结出洛阳地区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面对世纪末期当地小学音乐教育所暴露的问题,职能部门对于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所做出的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完善教学设备以及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除此之外另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描述可以更好的辅助学校美育教育的社会艺术教育的改革方法。在最后,宏观的审视了上世纪末洛阳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对之后的音乐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并真正的了解到新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来龙去脉。以此希望通过对上世纪末期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情况的回顾研究,能够对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有所帮助,为众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