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635体育学专业基础一(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血压与平均动脉压

【答案】(1)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①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

②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2)平均动脉压是指整个心动周期内各瞬间动脉血压的总平均值,其数值较接近舒张压,约等于舒张压与脉压之和。

2.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

【答案】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中的亚铁

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的现象。

3. 继发性高血压

【答案】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不足

脉狭窄等)的高血压类型。

4. 应激性

【答案】应激性是指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5. 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

【答案】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是指动作技能之间发生的相互促进或者是相互干扰的现象。以前获得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也称为良性迁移。以前获得的经验起妨碍作用的称为负迁移,也称为劣性迁移。

6. 自分泌

【答案】自分泌是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祀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或者说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自分泌分

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主动

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自身和邻近同类细胞的活性,多数在局部发挥效应。

7. 排卵期

【答案】排卵期是指成熟卵泡在垂体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排出卵细胞的过程。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内能生存5〜6天,以等待受精。排卵期是女性最易受孕的时期,女性在这时期一般容易食欲减小,抵抗力下降。

8. 等渗溶液

【答案】等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正常人在体温血浆渗透压约为

9. 生理无效腔

【答案】生理无效腔是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的总和。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有助于了解死腔通气量,协助肺血管疾病诊断和评价。

10.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答案】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一。通常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成为整个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二、简答题

11.简述赛前状态。

【答案】赛前状态是指在比赛前或运动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机能变化。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为四种:赛前过分激动、赛前淡漠、赛前盲目自信和赛前战斗准备状态。

(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和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増加,并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泌汗増多和尿频等现象。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自然形成的条件反射。

(2)赛前状态对人体工作能力的影响

①良好的赛前状态

良好的赛前状态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以前,预先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克服神经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利。

②不好的赛前状态

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则常表现为过度紧张,如急躁、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肌肉僵硬、咽喉发堵等;若运动员在比赛前兴奋性过低,则表现为运动员对比赛淡漠、

全身无力。上述这两种变化都会降低运动成绩。

(3)克服不良的赛前状态

①运动员应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正确认识比赛意义,控制情绪,端正比赛态度。

②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适应各种比赛环境。

③根据运动员赛前状态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如果运动员过度紧张,可安排一些轻松缓和、节奏感强、强度小、能够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或练习;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低,情绪消沉,则可安排一些活跃、强度较大、时间较长、与比赛内容比较接近的活动或练习。

④按摩对消除精神紧张或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强度较大的扣击能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而强度小的揉、抚摩,则能降低其兴奋性。

⑤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如合理安排赛前活动,要求运动员自觉遵守作息制度等。

12.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

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使运动条件反射联系多次接通,从而提高相关中枢间的协调性。还能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到适宜水平,增强内分泌的活动,为正式比赛或训练做好机能准备。

(2)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准备活动可克服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肺通气量、心输出量和摄氧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增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供应,使机能水平提高。

(3)提高体温和代谢水平

可增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物质代谢水平,保证运动中有充足的能量供应。

(4)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

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及舒张的速度,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并能提高肌肉及初带的伸展性,预防运动损伤。

(5)提高机体的散热能力

可增强皮肤血流,利于散热,防止热应激伤害。

(6)调整赛前状态

准备活动可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机体在比赛前处于准备状态,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13.简述乳酸阈产生的机制。

【答案】乳酸阈产生的机制

(1)运动时肌肉缺氧

人体在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肌肉的氧供应不足,使得一部分肌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供能产生乳酸。肌乳酸由肌细胞扩散进入血液中,导致血乳酸浓度増高。

(2)需氧量大于机体的摄氧量

以有氧供能为主转向乳酸供能为主,有氧供能逐渐减少,乳酸供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