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903设计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失蜡法
【答案】失蜡法是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起源于焚失法,又称熔模法。其流程是用蜡制成器形,后用泥填充加固,待干后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巧细致,层次丰富,表面光滑,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精度较高。代表青铜器有曾侯乙尊盘。
2. 造型
【答案】造型是指人有意识地创造的形象,是利用相应的材料,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制的结构。造型是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要求、设计、制作和使用四个过程。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艺术的造型设计而存在并被感知的,即是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
3. 维克多·巴巴纳克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目的:
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4. 罗伯特·温图利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5. 工艺美术运动
【答案】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具有试验性的设计运动,后发展成
为一场国际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影响重大。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其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主要代表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
6. 设计艺术学
【答案】设计艺术学是一门技术和艺术融通的新兴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设计艺术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设计艺术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设计艺术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二、简答题
7. 简述“波普设计”的特征。
【答案】波普设计是一场风格前卫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首先爆发于英国后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及方面:
(1)波普设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普美术的影响,并表达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和反传统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2)波普设计打破了现代国际主义风格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追求诙谐、富于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往往表现夸张、奇异、富有想象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
(3)波普艺术主张艺术反映生活,把生活中最常见、最流行、最熟为人知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用最普通、最流行、最熟为人知的方式加以表现,以极其庸俗化的新奇、古怪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反叛和某种象征意味,极力追求色彩艳俗、形式不规则、构思新奇、独特刺激、大众化口味。
(4)波普艺术更重视自己一代的习惯和爱好,从产品、服装、平面设计等领域突破传统束缚,寻找自己的视觉符号,设计的作品造型奇怪,表面装饰图案也很特殊,表现出反常规的设计观念,功能主义己不再是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由于波普风格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很快便消失了。
8. 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案】(1)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的概念
①设计批评是从创意到生产再到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的一种活动,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②艺术批评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从艺术品的叙述性与形式的层面,讨论有关其内在与外在的特质。
(2)不同之处
①设计批评不单纯是审美欣赏还包含对产品功能设计的批评,主要是由于设计必须考虑产品的实用功能; 但是艺术作品没有实用价值,艺术批评也就没有功利目的的考虑。
②设计批评主要是审美评价,由于设计是功能设计与审美设计的结合,所以它更注重视觉美感; 而艺术追求崇高体验,它只求心灵的感动性而不求视觉效果的装饰性,因此艺术批评更多的是艺术评价。
③设计批评是大科学、大美学的批评,它必须考虑人类外在的美好生活环境,必须协调人类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把人类的生存环境设计的更加和谐合理; 但是艺术批评一般不考虑环境因素。
④设计批评必须是理性化、科学化的,要能明确评判设计意图的优秀与平庸,评判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而艺术境界是含蓄的,因此艺术批评是感性的,对艺术品的评价是模糊的。
⑤设计批评是理智评价,以促进人类的创造智慧为目的; 而艺术批评会深究艺术虔诚的问题。 ⑥设计批评要对全体公众负责; 而艺术批评只用对艺术公众负责。
⑦设计批评主要体现时代精神,以新奇创意为本; 而艺术批评更多的注重精神崇拜。
9. 简述青花瓷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青花瓷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就有原始青花瓷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己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
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青花瓷萌芽阶段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钻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2)青花瓷黄金时代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闻名于世。
①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黯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②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3)青花瓷鼎盛时期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到了清代,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份代皇帝对瓷器的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