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903设计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可可风格
【答案】洛可可风格产生于18世纪20年代的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用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以及蜿蜒反复的C 形、S 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创造出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的特色。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代表作有巴黎苏像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等。
2. 饕餮纹
【答案】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古代器皿的传统纹饰,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它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兽物面部图像,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并加以想象形成的,面部巨大。警臀纹充分体现了奴隶社会尊神敬鬼的宗教意义。
3. 环境设计设计师
【答案】环境设计设计师是指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环境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属于技术性人才。
4. 失蜡法
【答案】失蜡法是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起源于焚失法,又称熔模法。其流程是用蜡制成器形,后用泥填充加固,待干后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巧细致,层次丰富,表面光滑,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精度较高。代表青铜器有曾侯乙尊盘。
5. 景观设计
【答案】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从广义上看,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属于景观设计。它必须具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有光、形、色、体等可感因素,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 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通过其内涵可以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
6. 设计师
【答案】设计师是指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公! 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能力; 必须“胸存丘壑”,甚至能达到“从心不从法”的自由境地。
二、简答题
7. 简述从工匠到专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
【答案】从工匠到专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下:
(1)从七八千年前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工匠开始出现,他们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下。
(2)到古罗马时期工匠、专业设计师才开始出现,因为分工更趋精细,出现了最早的专业设计师,除了雇用服务的工匠外,其它自由手艺工人开始成立自己的“行会”,还雇有学徒和帮工。
(3)文艺复兴时期工匠、艺术家、专业设计师开始发展,下艺和艺术观念上有了区分,开始培育训练专门设计师,并成立了行会组织,从而为其它地方设计师的组织与教育提供了模式。机器化的广泛采用加快了设计师的职业化进程。
(4)工业革命以后现代专业设计师出现,成立了设计与工业协会,使工业设计职业化,并确立了工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
8. 简述铜镜的发展历史。
【答案】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是铜镜的主要产地。战国铜镜的特点有四:薄胎、卷边、川字纽(或称弦纹纽)、双层纹(即有主花和衬托的地纹)。
(2)汉代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汉代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孤纹做边饰; 西汉末到土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东汉时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
(3)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的铜镜早期比较草略,晚期不乏精美之作,铸作精巧,图案工整,流行纪年铭文。装饰花纹有龙虎纹、翔鹤兽纹、十二生肖纹等。其中绍兴铜镜较有特色,用浮雕手法表现神人、车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4)唐代
唐代有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因而铜镜装饰异常精美。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菱花形、葵花形也是具有唐代特色的样式,盛唐时期尤为流行。从整体来看,唐镜的装饰花纹早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海兽葡萄镜,中期多为莺鸟镜、花鸟镜、瑞花镜,晚期多为
八卦镜、万字镜。
(5)宋代
宋代铜镜较流行亚字形镜和有柄铜镜。早期曾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制作精巧的铜镜,但晚期甚为简陋,日趋衰落。早期装饰流行旋转式,多用缠枝花,镜体较薄,多用平刻,纹饰多用连珠纹。南宋铜镜多有柄,且一律素地无纹,唯镜背有一长方形阴刻款式,注明产地。
(6)元代
元代铜镜的制作已不如从前讲究,相当简略,多为素面,制作粗糙,可能是由于玻璃代替了铜镜照面的原因。
9. 简述设计的科技特征。
【答案】设计本质上属于科技活动,设计具有科技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革命直接变更了设计的方式,工业革命后现代设计基本取代了传统手工艺设计,设计师也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确定下来。科技进步推动设计创新,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设计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开拓了设计领域。
(2)设计的发展依赖科学精神的指导。设计师需要以科学的客观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保持理性主义精神,确保设计产品的可行性和合目的性。
(3)设计是科技物化的载体。科技是一种抽象的知识,产品设计使这种抽象的规律变为实在的产品,有利于科技的普及与发展。
10.简述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
【答案】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的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获得巨大成功,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最人特点,在于将德国的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的人文主义相结合,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并深受大众的欢迎。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的战后设计均大获成功。在设计风格上,以机能设计为主,几何形式生硬的线条被柔化,丰富的色彩隐约透露着怀旧的情绪。各国间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自然材料的欣赏等。
(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一大师,如汉宁森、克兰特、阿尔托等。
(4)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是对生活的设计,功能实用、美感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其设计的触角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