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几种员土激励理论。
【答案】员工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1)内容型激励理论
①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②双因素理论
该理沦认为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够解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其积极性; 只有改善了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给员工以较高的激励。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当于激励因素。
(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①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来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②归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 行动者; 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提出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小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主观知觉而不仅仅是客观现实做出反应的。员工对十薪水、上级的评价、下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其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
③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等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或摔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是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首先,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3)过程型激励理论
①期望概率模式
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此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
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动机,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力一面的关系: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②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公平理论对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激励过程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③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期望激励理论的特点是:
a. “激励”决定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b. 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即一个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是否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
c. 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差时,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d. 奖惩措施是否会达到满意效果,取决于被激励者对报偿是否公正的认可。如果他认为符合公平原则,当然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显而易见,满意将导致被激励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2. 信息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答案】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价值性等性质。
(1)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2)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4)信息具有层次性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包括战略层管理信息、战术层管理信息和作业层管理信息。
(5)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6)其他性质: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可加工性、共享性等特性。
3. 知识存储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知识存储管理的内容有:
(1)知识的选择与过滤企业知识管理的投入应当有战略上的重点和方向,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总体战略的需要进行规划。另处,要保证知识的质量,针对企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难题,选择创新性的、具有潜力的知识。
(2)知识的加工与提炼
在知识储存之前,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提炼,以保证知识的正确性,提升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的便利性。
(3)知识的储存与检索
将加工过的知识存放在适当的媒介中,井设计多种索引和分类目录,方便用户查找。对于显性知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对于隐性知识,需要合理地安排人员组合,实现知识互补,增进人员之间的交流; 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比如建立个人博客记录员工的创意灵感,便于显化员工的隐性知识。
(4)知识的更新与维护
有些存储在知识库中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合时宜,需要按照知识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知识库进行更新、重新分类,淘汰不再有价值的知识,增加新知识,保持企业知识的时效性。
4. 国际企业经营战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国际企业经营战略包括一般战略、竞争战略、多样化战略与跨国战略。
(1)国际企业经营的一般战略与国内企业相似,主要有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
(2)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有国际市场上的进攻性与防御性战略。
①进攻性竞争战略主要包括直接进攻、规避进攻、先发战略和收购;
②防御性竞争战略是为了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而采用的战略。防御性竞争战略力图减少被攻击的风险,迫使竞争对手寻找其他攻击目标。国际企业一般可在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上设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