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企业管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案】领导方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领导活动的侧重点来划分
领导方式分为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主要关心组织效率,重视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关系,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表现为尊重下属意见,重视下属的感情和需要,强调相互信任的气氛。
(2)按组织领导的方式来划分
按组织领导的方式可以把领导方式分为命令式、说服式和示范式。命令式是典型的强制性领导的一种领导方式,它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职位权力之畏惧或恐惧基础上的; 说服式是一种建立在领导者影响力之上的领导方式,领导者的威信、人格、能力是这种领导方式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示范式是一种较为保守的领导方式,它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的主动归依和主动模仿这一基础之上的。
(3)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来划分
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可以把领导方式分为自决. 型、放任型和民主型。自决型又称为独断型,领导者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放任型是一种回避权力和责任的领导方式,领导者主要通过让下属来建立自己的目标并解决问题; 民主型又称为参与型,领导者既注重正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又不大权独揽,在某种程度上设法使下属参与一些决策,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下属的作用。
2. 现代组织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理解这些理论观点对学习组织管理有何意义?
【答案】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组织理论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种基本的观点。
(1)理性模式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以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为典型代表。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机械式的结构; 组织的事务应划分成若干职务职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垂直的行政权力指挥链; 组织的各层次上的职务人员在处理组织事务时应该按照“完全理性”的原则进行; 应将组织的所有者与组织中专业人员分开,组织的所有者应选举产生,而组织中的职能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招聘、培训等方式选用。
(2)开放系统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系统理论的兴起并渗入到管理领域而产生的。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之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有着特定行为功能的开放性系统。组织
系统在运行中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自身有着特定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行为功能。在开放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对组织的运行管理,要求管理者特别关注其目标、功能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注组织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关注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动态协调适应的关系; 关注组织中单个个体行为效益与组织整体行为效益之间的关系; 强调建立组织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能力。
(3)生态系统的组织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理论向社会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学者们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组织观。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为实现一定日标而存在的类生命体的有机结构。在一个组织中,既存在着保持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的维生体系,这种维生体系表现为一定组织内所存在的以责权关系为基础的职位职务关系网络; 还存在推动和促使组织不断成长发展的创生体系,这种创生体系表现为在环境压力下组织管理体系对此做出的反应和适应的能力,表现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自学习能力。在生态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组织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组织实体自身内部结构的完善和健康,而且要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来协调组织个体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个体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组织成长发展的生态群落。
3. 什么是组织文化? 其构成和特性是怎样的? 如何来建设组织文化?
【答案】(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②共同的价值观。③作风及传统习惯。④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⑤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观念层)。
①物质层。这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来说,它主要包括: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下艺设备特性。纪念标志物。
②制度层。这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主要规定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
③精神层。精神层属于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组织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经营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和组织道德。
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及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组织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山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一个庞大的丰富而复杂的大系统,既包含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主系统,也包含有社区文化、组织文化等属于亚文化层次的子系统。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子系统文化,其特性主要包括四方面: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个性。
(4)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切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通常包括:①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组织精神; ②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③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④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文化的习俗化; ⑤改善物化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4.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是什么?
【答案】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各种各样的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外派遣人员与全球化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课题。
(1)重要性:国外派遣人员一般都担任着国外子公司的重要职位,若他们在国外不能有效地工作,将会给母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2)国际企业对国外派遣人员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
①派遣前,首先制定用什么样的人才、安置在什么位置的选拔计划,之后按计划实施人员的选拔。对选拔出的派遣人员在派出前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执行派出公司职务所必要的观念、知识和技能。
②派遣中要在国外建立支持派出人员本人及其家庭的体制,支持其做好职务与非职务的各种活动。
③派遣结束后,要为其安置好岗位,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国外培养的职业技能。
5. 信息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答案】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价值性等性质。
(1)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2)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4)信息具有层次性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