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
【答案】电子商务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形象地表述电子商务的四流合一。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现代物流
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规模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消费习惯、电子支付系统、社会信用状态等都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我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系统的支撑。尽管计算机网络能够完成信息传递、交易磋商、货款支付等过程,但除了极少数电子文档类的产品,如软件、电子书籍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传输给购买者之外,绝大多数商品仍需要通过网络之外的物流环节完成从卖方向买方的实体转移过程。缺乏物流系统的有效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购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会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因此,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环节和重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发展必须与电子商务发展同步,高度发达的物流活动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离开现代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难以想象。
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之所以能搞得如火如茶,就在于其电子商务建立在发达的社会配送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限制作用日益突出。例如,我国的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配送问题,使得电子商务无法实施地区的运作。
因此可以说,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
2.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实施包装策略才能提高物流活动效率、节约物流费用呢?
【答案】可采用延迟化战略来提高物流活动效率,节约物流费用。延迟化,是指事先只进行产品通用部分的生产,推迟定制生产或包装开始的时间,在接到具体的订货要求之后,再安装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零部件或进行定制化的包装。
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必须采用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发出多样化细分产品的方法。但是产品多样化必然会带来库存的增加,由于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小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造成库存费用或缺货费用。过多地细分产品种类,必然使库存费用或缺货费用大增。而采用延迟化策略,则可以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库存量,大大节约库存费用,由于缺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大大减少。
3. 在物流活动中,流通加工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才能使得流通加工活功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呢?
【答案】(1)流通加工的价值
随着社会分下的细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的物流链条越来越长,流通加下变得越来越重要。概括而言,流通加工具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顾客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必须在流通环节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再次加工,如根据顾客所需要的尺寸对平板玻璃、钢板进行裁剪。
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流通加工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往往以简单的加工实现较大的价值增值,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有些产品,如玩具、服装等,通过流通加工改变其包装,可以大幅度提高商品的档次。蔬菜等食品经过加工形成半成品,可以减少消费者择菜、洗菜的时间,使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流通加工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利用率,有些流通加工可以使产品利用率提高20%~50%,这是采取一般方法提高生产率所难以达到的。
③提高物流的效率组装型产品,如自行车、缝纫机、铝制门窗框架,如果在生产企业完成产品的装配活动,将导致运输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而将其零部件直接捆扎或装箱,到达销售地点后再行装配,就可以方便运输,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
(2)流通加工合理化途径
①流通加工的内容选择得当
流通加工合理化首先应明确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否则,本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环节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完成,不利于形成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而本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环节却错误地由生产加工去完成,不利于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通常而言,对于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的加工环节,由生产加工完成; 而流通加工则完成工艺相对简单、技术装备要求不高、需求个性化突出的加工环节。
②流通加工的地点选择合理
为满足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其加工地以设在靠近主要消费地区为宜。流通加工地的具体选址,应充分考虑产品配送的要求,实现配送里程的最优化。
③流通加工的过程要求经济节约
尽管流通加工难以实现生产加工那样的规模经济性,但只要对劳动力、设备、动力、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节约人力、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简答题
1. 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1)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能够向物流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无论输入的数据多么复杂,只要是在系统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都能输出可靠的结果。对于需要保密的信息,具有可靠的保密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信息泄露。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数据的不丢失,并迅速启用备用系统。
②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系统软件、硬件的选择做到经济、适用,不能盲日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同时,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的运行维护费用,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运行维护费用低的设计方案。
③标准化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软件、硬件,以便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以及企业各合作伙伴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的链接。
④灵活性原则
为满足特定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物流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其灵活性,有能力针对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物流信息系统应能够根据未来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新与改进,使系统实现有效的升级。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以下一些方面需要引起企业的格外重视。
①做好需求分析有效的需求分析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对物流作业及管理的需求,才能提出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使系统的建设真正符合自己的要求。否则,即便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选择最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也对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帮助不大。
②适度超前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所以,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到未来物流量的增长和需求要求的提高。
③分步实施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涉及面广,为了使系统的建设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最迫切、最容易满足的物流需求人手,逐步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