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611社会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震惊

【答案】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2.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3. 新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4.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5. 主干家庭

【答案】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二、简答题

6. 虚拟社区的特征。

【答案】虚拟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在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瞬间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互动,这种压缩时空的交流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和沟通方式,为人类交往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形式。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是匿名的,交往以符号作为中介,同时还有“身体缺场”的特点。成员可以随意地选择进入社区身份的标识,性别、年龄、种族等各种身份的区分已没有实质意义。

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使互动有了更多的互塑性和建构性的色彩,成员可以尝试充当不同的角色,塑造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自我。

人际互动的匿名性还为人际互动创造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实在社会中真实身份的羁绊,人们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达观点,宣泄自我。网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使用符号的动物”,他在上网的同时更把自身化为符号。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虽然在频繁的互动中社区成员会形成共同的价值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但是这种凝聚力是建立在松散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表现为:

①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进入还是退出社区,而且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功能,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社区内流动,以实现购物、交友、娱乐等目的;

②在有些情况下,成员的交流对象具有不稳定性,交流过程也具有短暂性;

③社区内维系社区组织和制约社区成员的制度和机构的力量都较为薄弱,这些都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松散性和群体流动的频繁性。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获得不再受地域、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的局限,世界各地的人都可能成为同一社区的成员,成员之间基本上都是平等的关系。

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匿名性和人际关系松散,传统社会里的权威地位和等级属性近乎消解。

成员共享社区文化、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网络上每一种文化产品都具备“世界性”与“全民性”。

同时,社区实行民主化与自治性的管理。虚拟社区为成员在社区管理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创设了自由、民主的环境。

7. 社会舆论及其特点。

【答案】(1)社会舆论的概念

社会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简称舆论。

(2)社会舆论的特点

①社会舆论是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无形无体,但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通过广为传播的舆论,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处在这种氛围中的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

③其具体作用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向进行褒扬、赞赏,或进行批评、谴责。

④社会舆论可以是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电台、电视等)广为宣传而形成的。

8.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个体化的自主机制

个体化的自主机制是指,个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具有行动的自主性,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觉意识和支配能力,对实践过程形成主导和控制作用,并为自己的自主行动后果承担责任。

(2)个体化的能动机制

个体化的能动机制是指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对自我意识、心智状态、身体机能等主观内在因素进行调整,从而积极地应对环境、机遇、挑战等迅速变化的客观外界因素。

(3)个体化的选择机制

个体化的选择机制是指个人在实践中会预先对自己的行动给予意义的预设,制定行动的目标,进行行动方案的策划、手段和方式的比较、步骤和环节的设计,并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选择机制是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个体化的创新机制个体化的创新机制是指个人通过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使得自己的活动以及社会生活能够成为一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过程。

9. 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起源及其形成的基本途径?

【答案】(1)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社会哲学家的观点

社会哲学家曾进行过许多探讨,如卢梭和杜林就分别用“社会契约论”和“暴力论”来解释社会制度的起源。

②社会学家的观点

跟社会哲学家的看法不一样,一般都认为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需要。由于对人类需要理解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完全一致。

a. 萨姆纳和白拉德是从人的生理方面来理解人类需要

第一,萨姆纳认为,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即饥饿、爱情、虚荣和恐惧: i. 饥饿产生社会自存制度,如工业组织等;

ii. 爱情产生社会自续制度,如婚姻、家庭;

iii. 虚荣产生社会自足制度,如礼仪、娱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