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1社会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2.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3.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4.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5.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社会运动? 从历史上看,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这一趋势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1)社会运动的含义
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
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2)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
从历史上看,尽管传统社会中也有社会运动,但总体而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运动的发生要频繁得多,社会运动的总量要多得多,单个社会运动的规模、组织化水平和持续时一间,也是传统社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人类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运动的“繁荣”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组织化和一体化。不同于以往的隔离与零散状态,组织化的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它超出时空,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使得社会运动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更能达到社会运动的初衷。
(3)社会运动发展趋势的成因
社会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繁荣,与现代化所造成的社会新趋势有关。比起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现代化社会的上述趋势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组织化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社会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其次是人们的团结意识的增强,为了实现自我目的,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社会运动中。然后,之前分散各自为战的社会运动相继失败或者没有实现目标的教训。第四,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社会群体。以组织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影响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①整个社会结构和过程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同时意味着社会问题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也意味着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不是社会系统的一两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涉及多个组织、多种利益的系统性问题。现代化导致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有更好的组织性和整体性,这同时意味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形成和损害也更有组织性和整体性,从而要求解决方式更有组织性和整体性。而社会运动,就是具有组织性和整体性的解决方式之一。
②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一体化,也使社会运动的动员更加容易。
现代社会为促进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而缔造的基础设施,可以为社会运动的动员提供方便。通讯交通技术的改善,沟通方式的发展等。现代社会的组织化和一体化还培养了人们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技能,让人们服务于大局,从集体的目标出发来实现自我价值。
③理性主义精神的觉醒,使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改变社会发展的轨迹,而不必等待救世主的降临。摆脱统治阶级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7. 试述西方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西方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包括:
(1)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
①社会背景
18和19世纪,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西方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成为无产者,他们在城市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失业、贫困、疾
病等各种风险。另一方面,快速的工业化使得无产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②典型理论
a. 古典自由主义
提出“经济人”假设,说明人都是受经济理性支配的动物,必然会关心自己的利益; 每个人追求物质财富的活动虽然利己,但将它们合在一起就会促进人类的幸福。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把自由竞争当作实现社会公益的最有效方法,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同时,他也认为应该关心劳动者的福利,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
b.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认为工人阶级的一切苦难都来自资本家的剥削,因而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革命的对象,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人人平等、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政策理论,主要以古典自由主义为代表,主要基于人道主义“仁爱”、“人性”和自然权利观念。以人道主义的道德动机为出发点,而以维护人的平等和尊严为目的的自然权利理论,成为19世纪以前社会政策的主要思想观念基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政策理论
①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阶段过渡,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各国的职责范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一此国家的政府开始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方式承担起维持、保障其公民福利的责任。
②典型理论
a. 社会民主主义
来源于社会主义,他们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自己的任务,也作为自己争取工人群众和更广大的新中产阶级成员支持的手段。仍强调人道主义精神; 致力于政治民主化的追求、为工人阶级合法地争取权利; 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平等的思想,倡导全民福利的思想; 同时,还认为,必须推动和强化国家、政府来承担责任,发挥作用,以此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升劳工阶级的福利水平。
社会民主主义虽然背离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包括经济平等在内的更大程度的平等的重视,以及把社会政策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的思想。
b.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应干预经济和社会问题; 政府应该施行一系列以工代贩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还需通过兴办大型公共工程,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 另外,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立法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凯恩斯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放任自由观点的一种挑战,它强调政府在保障民众生活方面的职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其在现实中的实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