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15教育技术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

【答案】信息,指音讯、消息,是一个抽象概念,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表现形式远远比物质和能量复杂。信息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它随人类社会的演变而相应的扩大或收缩,总的来看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可以断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一个概念,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又无定义的局面。一般来说,与信息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词语包括约束(constraint ), 沟通(communication )、控制、数据、形式、指令、知识、含义、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达。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2.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3.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4. 教学评价

【答案】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

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6. 抛锚式学习

【答案】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7.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8. 教育信息化

【答案】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9. 教学目标

【答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10.教育技术

【答案】广义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应的软件;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观念乃至教与学理论的一系列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请举例说明。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涌现了大量的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观念乃至教与学理论的一系列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原因分析如下:

在信息化教学形式中,借助于信息化的设施及信息化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来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与学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的可获得性、信息的多维性、思想的多元性,冲击着传统教学的诸多冲击。

譬如,教材、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 学生在某些学科领域的某些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有可能走在教师之前; 这一切都使教师及传统教育体制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迫使教育要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实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引入到教育中来。

12.试从“学习(教学)媒体到教学资源”这一提法的变化的角度,说明教育技术内涵的发展和变化。

【答案】(1)在教育技术发展到视听传播以前,人们习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媒体的教学作用,即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来提供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

(2)随着媒体自身的发展和以及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论对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开始把媒体放到整个教学系统中考查,与教育过程等其他要素联系起来,开始依靠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3)在教学媒体阶段,教育技术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以及媒体在教学中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在教学媒体阶段,教育技术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以及媒体在教学中的科学性、经济性。教学资源的提出,反映了教育技术开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开始全面地分析问题、运用技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如今,教学媒体只是作为教学资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答案】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还是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

(1)“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