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15教育技术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学习社区

【答案】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2.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3. 教学目标

【答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 教学媒体

【答案】媒体是英文media 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 流媒体技术

【答案】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一段数据作为缓冲,在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保证。

7.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答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8. 学习环境

【答案】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9. 抛锚式学习

【答案】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10.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二、简答题

1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

【答案】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强调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1)教学设计的过程:

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即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干什么样的结果。 ②其次要分析学习者特征——用来确定教学起点和进行因材施教。

③接下来要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

④另外教学设计工作还会延续到教学过程的结束,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形成性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策略,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现在教学过程和传统教学过程的变化:

无论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还是现代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都要进行教学日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媒体选择等,但它们的内涵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并且重点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传递的策略设计。

②现代“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般不考虑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只是强调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该主题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的目标。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传统的用来支持教师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体己经成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和支持环境。“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着重对学习情境、信息资源以及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12.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答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达到顶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择恰当的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去。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需要遵循下面一些意见:

(1)依据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都不完全一样,认知技能也不一样。

(2)依据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任务主要是指选择学习媒体时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等。

(3)依据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涉及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等。学习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除了以上三点外,选择学习媒体时,还要考虑媒体自身的特点。各种媒体在表现力、重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