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2.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3.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当神经元受到电或者化学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就会改变,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神经冲动。
4.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5.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6.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7.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8.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9.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10.技能
【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1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
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1)二者联系
①操作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 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2)二者区别
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 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 只好认为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 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12.什么是内隐记忆?
【答案】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对。其操作性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的提取。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13.请你谈谈大脑按照功能分成了哪些区域? 各自有什么样的功能?
【答案】按照心理功能,可以将大脑皮层分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其中,视觉区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听觉区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人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机体感觉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