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西方哲学简史(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假象说

【答案】“四假象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哲学观点。他为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是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根源是认知主体的幻觉。培根把这些虚幻的假象分为四种“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个理论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求得真知,根本就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种假象正是人们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

2. 黑格尔的辩证法

【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在思想和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运动中都存在着矛盾。他的辩证法的内容有:①思想作为知性,把范畴当作是有限和独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②思想作为否定的理性认识,其原初概念的意义取决于与它的否定者的对比; ③思想作为肯定的理性认识达到了更高的范畴,它把原初的矛盾范畴包含在对立统一中,自身中也包含着矛盾。这样就构成了辩证的运动过程。他认为思维过程、概念自身、绝对理念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着辩证运动。

3. 人性行为

【答案】人性行为是指出自人特有的理智和意志属性、完全由理性支配的行为。托马斯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和“人的行为”。其中人的行为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出自人的本质。完全的“人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其中理智用来思考某一行为是否应该实施,而意志则决定行为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4. 康德的范畴

【答案】康德的范畴是指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对直观的综合给出的统一概念。康德认为知性表现在判断之中,范畴产生于判断的行为。他根据传统逻辑建立了由量、质、关系和样式四组十二个判断形式所组成的判断表,并对应地建立了范畴表:①量: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 ②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③关系:实体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 ④样式: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在每一类范畴中,前两个相互对立,第三个则是它们的统

一。这十二个范畴共同形成了思维的基本法则。

5.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答案】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其关于万物运动的变化法则的哲学观点。“逻各斯”原意是“话语”,引申为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他认为自然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

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因此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依据“定则”的。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力一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

6.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答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阐释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巴门尼德以“存在”为认识对象,通过对“是”具有表述思想和指示存在的功能的分析而得出这一结论。思想的对象是存在而不能是非存在,而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而非靠感觉。在感性认识中不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该命题不仅是他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还对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自明知识

【答案】自明知识是指必然的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奥康认为命题分真假,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方法:①只通过分析词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它们组成命题的真假,称之为抽象认识; ②要比较事实和词项之间的关系方能知道命题的真假,称之为直观认识。奥康认为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的,与命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结论可以从前提中必然推导出来,是必然的知识。

8. 康德的目的王国

【答案】康德的“目的王国”是指一个理想世界,其中每个理性存在者都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每个理性存在者的追求都符合普遍法则的要求,而且是由他自由地制定的。在目的王国中,理性存在者之间没有个人和私人目的内容的差别,具有普遍形式的特点。在这里,每个人不仅与他人的目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还帮助他人实现其目的。他认为这就是至善,因而是“理想的”世界。由此他把上帝当作目的王国中立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概念是道德生活中必要的道德公设,这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提供了基础。

二、简答题

9. 西方哲学史上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有哪几种? 请简述其中一种的基本内容。

【答案】对上帝存在进行证明是西方哲学史上较有特色的思想,是基督教哲学家、神学家们较为关注的问题。

(1)代表人物与方法

①安瑟尔谟运用逻辑手段对上帝存在进行本体论的证明。

②托马斯·阿奎纳对上帝存在进行史上著名的“托马斯五路证明”。

③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哲学原理中论证上帝的存在。

(2)“托马斯五路证明”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派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自然神学最

早的提倡者之一,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托马斯五路证明”是指:

①事物的不断变化

万物都在运动,每一运动之物必有其推动者,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整个过程,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②因果必然性

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推动因,每一个事件都有因可循。追循原因的根本,就可以找到第一个因,因为一个序列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中间和终端。这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③可能性与必然性

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每一个事物都依靠别的事物才可能存在。最终必定有一个事物不依靠任何其他事物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就是上帝。

④最完美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美好的,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其它事物不断完善的终极原因,所以必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那就是上帝。

⑤自然的秩序性

一切事物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是有计划的,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条路线活动。所以,必然存在一个智慧者指导自然物朝向他们的目的活动,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10.简述威廉·奥康区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观点。

【答案】威廉·奥康认为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

(1)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

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都是简单的认识。奥康认为命题有真假之分,可以通过两种认识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①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抽象认识,只通过词项之间的关系便能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这与对象存在与否无关,认识的是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②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直观认识,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比较词项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对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认识,而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偶然的。因此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2)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

直观认识与抽象认识形成的是关于事物的意念,均为简单的知识。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可以复合组成两种知识:

①证据知识,由直观知识组成,是偶然知识;

②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是必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