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856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指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差异量数,又称Z 分数或基分数。它等于一数列中各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公式为:
数据的标准分数
,为原始数据的值,式中,Z 为某原始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是一种不受原始测量单位影响的数值,用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其作用除了能够表明原数据在其分布中的位置外,还能对未来不能直接比较的各种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比较各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成绩中的位置或比较某个学生在两种或多种测验中所得分数的优劣。
2. 抽样误差
【答案】抽样误差指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参数与总体参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参数之间差异。比如: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估计其大小。
3. 随机原则
【答案】随机原则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一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这时可以说随机样本可以保证样本代表总体。
4. 总体
【答案】总体(population )又译“母体”,统计学术语,指一个统计问题中研宄对象的全体。由具有某种研宄特征的个体构成。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就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如,研宄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记X 为每个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则X 的任一个可能取值是一个个体,X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则是一个总体。如果随机抽取n 个小学生,测量他们的推理能力为.Y .\这就是一个取自总体X 的样本。可根据包含个体的数目,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本身的大小是有限还是无限,取决于研宄问题的推理范围。心理学研宄中常为无限总体。在推断统计中被定义为一个随机变量,可运用概率论等数学工具进行统计推断。
二、简答题
5. 简述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答案】(1)求全距。全距指最大数和最小数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距。从被分组的数据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二者相减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2)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合i 表示。决定组距的大小需要以全距为参考。全距大,则组距可以大一些;全距小,则组距可以小一些。
组数的多少根据组距的多少来定。如果数据个数在100以上,习惯上一般分10〜20组,但经常取12〜16组。数据个数较少时,一般分为7〜9组。如果数据的总体分为正态,那么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组数(K ),这样可使分组满足渐进最优关系。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
(3)列出分组区间。分组区间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之间的距离,又叫组限。起点值称为组下限,终点值称为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在列出分组区间时要注意:最高组区间应包含最大的数据,最小组应包含最小的数据;最大组或最小组最好是组距i 的倍数;各分组区间一般在纵坐标上按照顺序排列,数值大的分组区间排在上面,数值小的分组区间排在下面;等级次数时,要按照精确组限将数据归类划分到相应的组别中。
(4)等级次数。依次将数据等级到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一般用画线计数或写“正”字的方法。
(5)计算次数。根据登记的结果计算各组的次数,计算各组次数的总和即总次数。另外,要核对各组次数总和与数据的总个数是否相等。
6. 简述方差分析法的步骤。
【答案】方差分析法的步骤是:
(1)和一般的假设检验一样设立零假设和研究假设;
(2)根据实验设计的类型确定各变异源,进行相应的平方和分解,即有几个变异源就从总平方和中分解出几个平方和;
(3)根据平方和分解得到各变异源对应的自由度,即进行总自由度的分解;
(4)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实验设计考虑要检验什么效应,从而将其对应的平方和比上相应的自由度得到该效应的均方,其中误差均方必须计算;
(5)将各待检验效应的均方比上误差的均方,计算各F 统计量;
(6)将计算来的各F 统计量值和F 检验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得出统计结论,其中临界值的分子自由度和分母自由度分别是待检验效应的自由度和误差自由度;
7. 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进行统计分组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面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时,有时需要先做初步的分类,分类或分组一定是要选择与被
(N
研究现象的本质有关的特性为依据,才能确保分类或分组的正确。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熟悉对分组的正确进行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业成绩研究中按学科性质分类,在整理智力测验结果时,按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和总的智力分数分类等。
(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组时,所依据的特性称为分组或分类的标志。整理数据时,分组标志要明确并且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前后一致。这就是说,关于被研究现象本质特性的概念要明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另外,所依据的标志必须能将全部数据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也不能中途改变。
8. 2002年10月29日,《江南日报》发布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职工的人均月薪已达2690元,有人认为这一结果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你怎么看这个结果,试分析高估的原因。
【答案】我认为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报告有可能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
(1)如果此调查高估了南京人的月收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调查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选择到的样本只是一部分月薪偏高的人群,不能代表整个南京人的平均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没有在抽样调查中运用随机化原则。
中华英才网进行的调查存在取样偏差问题是因为被进行调查的大多数是收入偏高的知识分子阶层,而收入偏低的样本可能由于上网的机会比较少,而被抽样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通过中华英才网进行调查的样本不能有效推论整体南京人的月收入7尺平。
(2)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他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或调查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误差)。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抽样调查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他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①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②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③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