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别提款权

【答案】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 )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2. 水平型直接投资

【答案】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

3.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答案】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一贯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简答题

4.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与区域货币合作有关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补充和进一步阐述了蒙代尔最初提出的这一理论。

综合各种观点,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另外,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5. APEC 的诞生的过程及其意义如何?

【答案】(1)APEC 的诞生的过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0年;②半官方协调阶段:1980〜1989年;③官方协调阶段:1989年以后。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在堪培拉举行,此次会议标志着APEC 的成立。1993年在西雅

图召开APEC 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后,召开了首次APEC 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至1998年召开的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和第六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APEC 成员增加至21个。

(2)APEC 诞生的意义

APEC 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表明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已步入实质性阶段,并且已开始着手实施具体合作项目。

6. “新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②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増大;③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2)“新经济”的成因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的来看,可以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革命;②制度创新;③政府干预,美国政府积极而有效的经济调控,对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战后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现象。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有力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它以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论述题

7.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结构变化情况如何?

【答案】(1)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战后,国际商品贸易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增长迅速,其具体表现就是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要快,而且比生产增长速度还要快。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8〜1973年,国际贸易发展迅速;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处于动荡不稳状态。

(2)战后国际贸易的结构变化情况

战后国际贸易的结构变化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战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②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特点是:a. 国际贸易格局已从过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统天下,变为不同类型国家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b. 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増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相对缩减;c.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地位上升较快;d. 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率处于领先地位;e. 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③国际贸易内容的变化

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