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6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按解释分数的方法可以将成就测验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其中前者是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后者是将被试水平与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者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
2. 离差智商
【答案】离差智商是以某一年龄段内全体人的智力分布为正态分布,以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商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求得的个体在智力测验中的标准分数,表示与同年龄组的人相比,某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它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智力发展水平测量指标,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中首创。离差智商的平均数通常为100, 标准差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为15, 在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为16。其表达式为:离差智商=100+15Z或=100+16Z。与比率智商相比,其优点是同样的智力分数在任何年龄水平上都代表同样的相对位置,不再受各年龄水平智商变异性不同的困扰。若有了变化,便可判定人的智力有了变化。离差智商在智力测验中已取代比率智商而被广泛使用。
3. 测量误差
【答案】测量误差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实测值是实际测量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所获得的测定值,也称实测分数X 。真值是被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的真实规模的取值,也称真分数r 。两者之差即称为测量误差或误差分数E 。测量误差可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前者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使多种测量结果不一致,它对测量的信度、效度都有影响;后者又称恒定误差,由稳定因素引起的方向和大小有规律可循的误差,只影响测量的效度,不影响信度。
4. 顺序数据
【答案】顺序数据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指用来表示顺序、等级的数据。如优、良、中、差等,对于这类数据,要反映平均水平,只能用中位数表示。
5. 因素分析法
【答案】因素分析法是人格测验的一种编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先给被试施测大量的题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几个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同一因素内的各题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不同因素内的题目之间相关很低。测量这几种因素的题目就构成了人格测验。因素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统计技术的先进性和量表的单维性,但也存在缺点:即因素分析的结果取决于被试
和题目,如果换了题目和被试再进行因素分析,有可能得到不同的人格特质。此外,因素的命名具有主观性,量表缺乏实证效度的支持。
6. 构思效度
【答案】构思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是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7. 表面效度
【答案】表面效度是指测验使用者或被试的主观认识上觉得有效的程度。顾名思义,表面效度就是一个测验在使用者或被试看来,直觉地认为它在测量什么,是否测到了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这种认识是主观的,严格说来,表面效度不算是效度. 它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但是表面效度可以取得被试者的合作。
8. 区分度
【答案】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问。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称作
消极区分;D 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 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9. 同质性信度
【答案】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10.合理建构法
【答案】合理建构法是一种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该方法要求在某种人格理论指导下确定所要探讨的个性特征的结构并据此编制测验,故又称推理法。用这种方法编制问卷时,题目选择必须使其内容能测量要测的人格特征,内容效度是十分重要的。由此种方法编制的问卷为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詹金斯活动性调查表(JAS )。合理建构法对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很高,这往往不容易保证。同时,由于依据内容本身取舍题目,因此会导致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联系太明显,即题目表面效度过高,这会影响测验的有效性。
二、简答题
11.简述心理测量中被试可能存在的心理反应倾向及控制方法。
【答案】(1)心理测量中被试可能存在的心理反应倾向主要有:
①练习效应,被试的表现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地提升。
②疲劳效应,被试表现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地下降。
③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即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测定,所表现出的期望效
应和猜测实验目的对自己利弊而作出的不实反应,是影响内在效度的一个问题。
④进行心理测验时,被试偏好肯定或否定项或者长短项中的一个。
(2)心理测量中关于被试心理反应倾向的控制方法有:
①在额外变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程序设计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额外因素带来的误差,如通过ABBA 法和拉丁方设计,用来应对实验中的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练习效应等。或者让递增、递减序列的数目相等,且交替出现来对这些额外变量进行控制。
②统计控制法。当实验中某些额外因素未能加以有效控制时,可以采用剔除极端数据,统计校正或根据主试观察剔除不可靠的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③编制测验时,选项长度尽量一致,肯定否定项交叉错落布置可以消除被试的选项偏好。
12.请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贝!J 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做信度。信度是衡量一个量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信度不合要求的量表是不能使用的,人们在编制和使用量表时都特别重视测量的信度。主要的信度系数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有:
(1)重测信度对应的误差来源
①测验本身,测验所测的特性本身就不稳定,例如情绪维度的测定。
②被试方面,成熟、知识的发展并非人人等量増长,在练习因素、记忆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
③偶发因素的干扰,记时错误,被试情绪波动,健康状况,动机变化等。
④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两次测验相隔的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越多,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2)复本信度对应的误差来源
①测验两种形式是否等值,测题取样是否匹配,格式是否相同,内容、题数、难度、平均数、标准差是否一致。
②被试方面情绪波动、动机变化等。
③测验情境的变化,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宽窄是否恰当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偶发因素的干扰。
(3)内在一致性信度的误差来源
①测试时,被试成绩的临时波动、猜测、记分等测量误差的影响。
②测验内容抽样引起的误差。
(4)评分者信度的误差来源
评分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不同的评分人员对相同被试的评分存在着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