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十三辙
【答案】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使用的十月个韵部。辙,又称辙口,合辙就是押韵。辙本是车轮轧出的痕迹,合辙就是用顺辙行车来比喻声音和谐顺口。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称为“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3.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4. 偏旁
【答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
,,,都是偏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
旁。
5.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6. 层递
【答案】层递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7. 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
,,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
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8.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二、填空题
9. 词汇的基本属性为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系统性、历史性、多源性
10.现代汉民族普通话规范,即以北京语音为______,以北方话为______,以______作为语法规范。
【答案】标准音; 基本方言; 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解析】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
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11.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答案】文言; 白话
【解析】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一一白话产生了。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
造了条件。
12.有些词很难翻译成外语,这说明词义具有性。
【答案】民族
【解析】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
,语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英语中的car 一经借到现代汉语便成了“卡”
音上有变化,词义上也有变化。car 指汽车、电车以及车厢等,现代汉语的“卡”则专指载重的大汽车。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狗”在现代汉语中指人时都是有贬义的,而在英语中小部分具有贬义,大部分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因此词汇具有民族性,很难翻译成外语。
13.多义词是含有多个_____的词。
【答案】义项
【解析】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称为单义词; 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称为多义词。
14.汉语的熟语主要有成语、歇后语和_____语三种。
【答案】惯用
【解析】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包括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三种。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
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例如:“耍花招、下马威、天晓得”等。
15.“价、礼、书、复、声、尧、赵、为、舰、灭”这些简化字之中,采用“草书楷化”简化方法的字
【答案】书、尧、为
16.汉语语法学的建立以_____的《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
【答案】马建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