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不”、“没有”和“别”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否定副词,它们所构成的汉语否定结构情况比较复杂,泰语中不存在与这三者一一对应的副词,但泰语常用否定副词“ไม่”的用法几乎涵盖了“不”、“没有”和“别”的用法。汉泰语否定副词之间的不完全对应,使泰国学习者经常混淆使用“不”、“没有”和“别”,即产生误代现象。以“ไม่”为标记所构成的否定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它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泰语否定表达形式,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否定副词的难度。
本文以泰语常用否定副词“ไม่”和汉语中的“不”、“没有”和“别”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汉泰语言对比,通过系列研究法从语义和语法等方面研究,在泰国黎府中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语料,定量统计调查结果并进行定性分析,较为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泰国学生学习“不”、“没有”和“别”的习得顺序、误代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了此文的选题意义,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对象的一些相关研究并介绍了开展本调查所使用的一些方法;第二章分别分析了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和“别”的用法和所表达的语义以及泰语中以“ไม่”为代表的几个常用否定副词的用法和所表达的语义;第三章从否定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和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没有”“别”和以泰语中“ไม่”为主几个否定副词之间的异同;第四章,简述了问卷调查的过程,统计了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指出泰国学生“不”、“没有”和“别”的习得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的因素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都会造成上述偏误,而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些教材、教学大纲也会影响学生对“不”、“没有”、“别”和“ไม่”的习得;在语言方面,汉语本身的难度、泰国学生对其简单规则的泛化和泰语的负迁移等都会引起误代。运用对比分析法将汉语的规则进行细化处理以充分发挥泰国学生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和场景模拟等教学对策都可以减少泰国学生“不”、“没有”和“别”的习得偏误。论文的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缺陷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并提出了汉语教学在泰国的展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