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806微生物学[专业硕士]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芽孢有许多结构层次,自外至内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孢外壁;芽孢衣;皮层;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芽孢核区
2. 分支代谢途径中酶活性的反馈抑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顺序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同工酶;组合激活和抑制
3. 生态系统中,_____微生物通过_____能直接吸收光能并同化
物,通过_____产生
【答案】光能自养;光合作用;异养;呼吸作用
4.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简单分子;能量;还原力
5. 呼吸链在传递氢或电子的过程中,通过与_____反应相偶联,产生了生物的通用能源_____,其形成机制可根据英国学者_____的_____学说来解释。
【答案】氧化磷酸化;A TP ; 米切尔;化学渗透
6. 采用筛选抗生素相类似的程序,筛选非抗生素的生理活性物质,发展非常迅速,_____、_____、_____、抗氧化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从微生物中纷纷筛选到,正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微生物药物学。
【答案】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颉颃剂
7. 常见的球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
_____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
8. 酵母菌有性生殖是不同性别的亲细胞通过_____、_____和_____等过程形成4〜8个子囊孢子。
【答案】质配;核配;减数分裂29. 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和等;药物上可生产和等,食品工业上可用于等。
9. 细菌细胞内的贮藏物分三类:①碳源或能源类贮藏物如_____、_____和_____;②氮源类贮藏物如_____和_____;③磷源类贮藏物称,常见于_____、_____和_____三类细菌中。
【答案】糖原;PHB ;硫粒;藻青素;藻青蛋白;异染粒;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10.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和认识,比对动植物晚得多,其原因是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特点。
【答案】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明显;种间杂居混生;形态与作用后果间难以认识
二、名词解释
11.胞内累积期。
【答案】胞内累积期,即潜伏后期,是指在隐晦期后,若人为地裂解细胞,其裂解液呈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细胞内已开始装配噬菌体粒子,并可用电镜观察到。
12.双层平板法。
【答案】双层平板法是一种被普遍采用并能精确测定效价的方法。其过程是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前者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再在后者(须先融化并冷却到45°C以下)中加入较浓的对数期敏感菌和一定体积的待测噬菌体样品,于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平板上铺平待凝,然后保温。一般经十余小时后即可进行噬菌斑计数。
13.应用微生物学。
【答案】应用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实践应用的学科。
14.厌氧罐。
【答案】厌氧罐是指一种培养厌氧菌的圆柱型的密闭罐,内放祀催化剂和厌氧度指示剂,经抽气换气法或内源性产气袋充以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或仅充氢气和二氧化碳后,利用钯催化剂在常温下使罐内残余的氧气与氢气结合成水,从而达到无氧状态。
15.核心。
【答案】核心是被蛋白质衣壳包裹着的病毒核酸。
16.巴斯德效应。
【答案】巴斯德效应是指酵母菌的发酵从有氧条件下转到无氧条件下时发酵作用增加,反之,当从无氧条件下转到有氧条件下时,发酵作用受到抑制的现象。
三、简答题
17.在细菌细胞中,均以环状形式存在的染色体DNA 和质粒DNA , 在质粒提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质粒的检测和分离有什么利用价值?
【答案】(1)变化:由于染色体DNA 分子比质粒DNA 分子大得多,在提取过程中易于断裂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段,但一般情况下仍然比质粒大,因此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过程中随机断裂的染色体DNA 片段,其泳动速度较慢且带型不整齐,而质粒DNA 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在提取过程中一般不会断裂成小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因此泳动速度较快,且带型整齐,与染色体DNA 分开。
(2)变化的利用价值:从而有利于质粒DNA 的检测和分离。
18.简述微生物所具有的DNA 损伤修复系统,并比较不同修复系统的特点。
【答案】微生物所具有的DNA 损伤修复系统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所形成的带有胸腺嘧啶二聚体的DNA 分子,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光激活酶即光裂合酶结合,当形成的复合物暴露在可见光下时,此酶会因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2)切除修复:又称暗修复,是活细胞内一种用于修复被紫外线等诱变剂(包括烷化剂、X 射线和Y 射线等)损伤后的DNA 的机制。与光复活作用不同,这种修复作用与光全然无关。在修复过程中,有四种酶参与,即:
①内切核酸酶在胸腺嘧啶二聚体的
的单链缺口;②外切核酸酶从
至
酶以DNA 的另一条互补链为模板,从原有链上暴露的
接,从而完成了修复作用。
(3)重组修复: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行的修复,这种修复不将损伤碱基除去,二是通过复制后,经染色体交换,是子链上的空隙部位不再面对着嘧啶二聚体,而是面对着正常的单链,在这种情况下,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便能起作用,把空隙部分进行修复。留在亲链上的二聚体仍然要依靠再一次的切除加以除去,或经细胞分裂而稀释掉。
(4)SOS 修复:是在DNA 分子受到较大范围的重大损伤时诱导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涉及
到一批修复基因
LexA 阻遏蛋白的抑制。LexA 阻遏蛋白与在未受诱导的细胞中这些基因几乎完全受的操纵区相结合,使mRNA 一侧切开一个-0H
和方向切除二聚体,并扩大缺口;③DNA 聚合-OH 端起逐个延长,重新合成一段缺失末端与原链的末端相连的DNA 链;④通过连接酶的作用,把新合成的寡核苷酸的和蛋白质的合成保持未受诱导细胞的低水平状态,合成少量的Uw 蛋白,足以对那些自发突变产生的零星损伤进行切除修复。当细胞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产生大量的二聚体,少量的修复酶处理不了这些二聚体,因而复制后留下空隙和单链,这时细胞中,在未受诱导状态下产生的少量RecA 蛋白立即与单链结合,一旦结合就被单链激活其修复活性,被激活的RecA 蛋白切开LexA 阻遏蛋白,从而解脱受抑制的和其他修复基因,对形成的二聚体进行切除修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