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2公共政策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案规划
【答案】方案规划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依据政策专家罗伯特. 梅叶的看法,方案规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①方案规划是目标导向的; ②方案规划的变革取向:③方案规划的选择取向:④方案规划的理性取向; ⑤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
2.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3. 测量
【答案】在社会研究中,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和量度。具体来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这一概念包含三个要点:研究变量、数字或符号、分派规则。有效的测量必需满足三个条件: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4.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5.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
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由戴维. 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6.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二、简答题
7. 问题界定为何重要? 如何看待问题界定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策分析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界定先于问题解决。问题界定的方法是高阶的方法或兀方法,而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低阶方法,即它是由竞方法派生出来的。如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界定,即不清楚要解决的对象是什么,即使是找到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南辕北辙,无用之功。因此,问题界定作为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对于一个科学有效的政策分析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恩认为,成功地界定或构造问题的标准不同于那些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标准。成功的问题解决要求分析者为一个清楚论述了的问题获得正确的解决办法; 相反,成功的问题构造要求分析者为模糊的、缺乏定义的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问题界定或问题构造就是分析者试图孤立和定义一个特定的问题,以便使问题得以解决。在问题界定的阶段,分析者试图以具体的术语构造问题,并提出明确的问题陈述,以使当事人或决策者对问题的政治和技术方面有充分的了解。由于问题与个人或团体所持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所以问题界定也包括规范的陈述。
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过程,是问题解决者在特定的间题情境中认知问题情境,产生预期概念,在此概念驱动下激活内在的认知图示,随着情境性因素和个体经验交互作用增强,推动概念转换,逐步构建出最佳课题表征,并在头脑中对此心理表征执行序列化的认知操作,以达到日标状态的信息加工过程。它表现为问题解决者对给定问题情境的积极适应。
问题界定是问题解决的前提,问题解决是问题界定的目的,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准确的界定,问题解决就无从下手,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而不接着进行问题解决的程序,问题界定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问题界定和问题解决是政策分析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程序。
8. 简述政策分析的小同理论和多样化的方法论。
【答案】(1)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的理论可以由政策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加以概括,这些基本问题涉及相关概念、知识获得、原因和规范四个方面。相应地,政策分析有如下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即概念理论、认知理论、因果理论和规范理沦。
①概念理论
在概念理论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与如何界定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评估相关。主要因素是处理一系列所要取得的社会目标,为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以及为了选择或解释最好政策,结合、配置或预见性的决策规则,有关目标和政策之间的关系。
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又称知识获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从权威、统计观察分析、演绎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获得目标政策和各种关系。一个要获得好政策建议的好系统必须能够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五方面:
a. 有关多元目标的多个方面,这是一个“苹果和橘子”的问题;
b. 多元错失的信息;
c. 过多的、不能确定每一个效果的多元备选方案;
d. 多元的和可能冲突着的限制或约束;
e. 不管所有这些多元性,对推导和表述结论中的简单性的需要。这五个方面构成决策中的五个方法论问题。
③因果理论
因果理论主要关注为什么一些政策建议被采纳,而另一些政策建议不被采纳。有的答案与下列因素有关:较少的反对与较多支持的结合,交给了合适的决策者,转向预定的目标方向和取得好的效果。因果理论也关注为什么一些被采纳的政策取得成功,而另一些却遭受失败。相关因素包括原初目标的高低,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来保证服从,在遇到问题之前,是如何规划和执行分析的。
④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部分地关心某些政策分析的职业化伦理学问题,也关注澄清全社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密尔和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戴维等人的观点),社会底层的教养(罗尔斯的观点),做事情要使每个人过得更好或至少不能更糟(帕累托的观点)以及展开公共政策的其他新的全社会价值观。
(2)奈格尔和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一书中概括出政策分析的五种主要方法论,即数学最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和多兀标准决策方法。
①数学最优化
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基础。数学优化基本的常用形式有:报偿矩阵; 决策树; 最优化水平曲线; 微分曲线和函数曲线。
明显缺点:试图通过形成单一的目标函数来消除多元日标; 它徒劳无功地寻求错失的信息或做出错误的假定; 通过古典的微积分优化的规则来进行分配; 对于冲突着的约束无能为力; 倾向于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