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2.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3.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案】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 ,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4. 微格教学

【答案】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二、简答题

5. 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的内容,及其在教学媒体选择上的意义。

【答案】(1)主要内容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沦,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①做的层次,包括:

a.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b. 设计的经验

c. 演戏的经验

②观察的经验,包括:

a. 观摩示范

b. 野外旅行

c. 参观展览

d. 电视和电影

e. 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

(3)抽象的经验

a. 视觉符号

b. 言语符号

(2)意义

要准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就必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教学目标出发,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年龄越小,现有知识和经验水平不足,就越应从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入手。教学应该在哪1经验层次上进行,除了跟教学目标所定标准有关外,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经验范围。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材料,应尽量在他们的经验范围之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确定合适的经验层次,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

6. 什么是信息素养,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应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应用的实践能力是指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的能力,主要包括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的能力。

(2)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包括对信息手段特性的理解,对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评性地处理信息,在接收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训练的,而是应该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的。

(3)参与信息社会态度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是指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共事的精神。

7.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答案】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书中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这就是著名的AECT'94定义。

(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与认识

①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程度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是一个规定性的定义,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

②认识,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

a. 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b. 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2)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但这里的学习过程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与教”的过程。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3)教育技术的范畴

教育技术的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这五个范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8. 简述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

【答案】多媒体网络教室又称网络机房或网络教室,是目前国内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网络教学系统。它集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构协作化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它的功能如下:

(1)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硬盘或光盘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 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 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2)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监听监视。教师可以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仃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4)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

(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脱机状态进行单独学习,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6)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进行语言指导。

(7)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

(8)资源共享。可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