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机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训等活动。
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农业信息资源。
(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可支配资源的形成,包括信息内容的收集、存储与组织等,这是信息服务者的“资本”; ②信息的提供,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等,这是信息资源有效聚集的前提;
③信息环境,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场所和社会条件。
(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①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
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的具体目标是广泛利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各种农业信息的制高点,规划和收集有用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有效地保存起来,有效地存储到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把它们组织起来,使其能为农业用户服务。
②农业信息渠道建设与用户培育
a. 了解农业信息用户的分布,分析和熟悉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特点;
b 完善通信渠道,使信息流畅通;
c. 进行必要的知识开发,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③组织与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
组织与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包括有效的政府管理机制、相应的市场管理规范、企业和信息服务内部组织管理环境的改进、市场主体关系的协调等。
2. 何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你认为在中国应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答案】(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户(或农业企业)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改变狭小的分散经营,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2)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业的产业特性,在短期内全面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不可能
的,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慎重,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循序渐进。
①要为实行十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a. 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应鼓励通过转包、转让、人股等多种形式,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或其他农业经营单位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b.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通过大力发展二、二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措施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c.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对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各类组织形式,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工商、信贷、法律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保护,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有关方面的服务与支持。
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日的规模
a. 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日集中
要本着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使土地向一些生产项目集中。
b.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通过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带动种、养、加、贸一体化经营,促进分下、分业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生产经营全程化、效益增值连续性和农业经营质的飞跃。
c. 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应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从而为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使分散的农户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d. 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
农业开发活动具有基本建设的特征,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按照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生产布局和要素配置,才能取得较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效果。
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发展种田大户,联合办农场,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办集体农场,城市的工商企业也可到农村办农场或农业车间。
3. 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答案】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有:
(1)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和保护在加强
农业合作社起到了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作用。各国普遍重视和扶持本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的保护措施有:支持和制定专门的法律、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
乌拉圭回合以后,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措施在削减,各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实施了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社来落实农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绿箱”政策。
(2)农业合作社的运行越来越注重效率的提高
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合作社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合作社对其社员提出
了越来越严格的交易条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明确交易责任,确保所交易的农产品符合加工和销售的需要; 合作社在内部成员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一,开始和外部进行交易。
(3)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横向与纵向一体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出现了明显的横向一体化,规模大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组织开始出现,而新产生的联合可能采取合作制也可能采取股份制。
农业合作社发展出现纵向一体化,即一开始的农业合作社可能主要在某一领域,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向前后其他领域发展,使得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获利能力增强。
(4)农业合作社管理的专业化与现代化
当合作社经营规模扩大以后,社员作为合作社的管理者可能难以胜任,聘仟外部的企业家来管理成为很多合作社的选择,以提高合作社的决策效率。
4.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有哪些?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①比重法
比重法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百分比确定其合理程度的方法。但比重法并不能完全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②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另一个地区相比,从而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的方法。用于条件大体相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具有局限性。
③速度法
速度法是用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的速度比较,或者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过去的速度比较,以此说明结构是否合理的方法。速度快慢只反映结构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并不能确切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④协调法
协调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综合考杳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和谐进行的方法。协调法要对产业部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2)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
①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a. 土地利用结构
即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各种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b. 播种面积结构
即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c. 农业总产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