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河子大学MBA教育中心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2. 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答案】(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一一市场机制

①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要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不仅要不断追加各种要素,更需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有技术的变革才使得生产曲线不断扩张,同样的投入才能带来更大的产量。

②质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只有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良好的销路。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靠运用先进的技术。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开发,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

③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a. 只有技术的变革,才使得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均衡点不断推移,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水平得到提高;

b. 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采用往往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利润得以增加;

c. 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户与企业,往往能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

d. 在农业不断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产品的总利润水平。

④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追求需要技术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实现以质取胜; 同时使产品成本降低,使产品在价格竞争中有较强的优势。

(2)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一一需求机制

①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对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村_、二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优质化、高效化,这就促使有更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②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a.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这些非农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b. 随着城市工业的崛起,要求农业为其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材料。

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进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化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④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技术的竞争。

⑤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技术进步

为了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根据各种农业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主要经济作用的不同,可把农业技术归纳为三种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

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定义劳动节约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使劳动消耗大量节约的技术。

②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可帮助某些国家或地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c. 可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

③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不适宜于资金不足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 推广应用劳动节约型技术,还要受到劳动者本身素质的制约。

(2)资源节约型技术

①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定义资源节约型技术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节约资源的技术。

②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人大提高单位资源的生产能力,解决某些国家或地区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

b. 使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的社会压力。

③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劳动生产率一般相对较低;

b. 社会资本存量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和增长较慢; . 容易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

(3)中性技术

①中性技术的定义中性技术是指使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②中性技术的优点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生产率同时得到提高。

③中性技术的小足这类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需要较多的投资,并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

4.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答案】(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利、气候、生物等。

自然因素条件优越,就可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高。 ②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关系、经济形势、生产规模、劳动组织、劳动报酬、劳动态度、劳动者素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等。

通过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提高积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最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③技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