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在现实生活中书法与我们渐行渐远以及由此反观出的中学生书写水平日趋下降的现状,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书法教育,要加强中学生的书写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到书法的文化价值与语文教育价值的趋同性,利用语文教师自身的优势,从语文的内在特征(包括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和逻辑性)和外在形式(包括积累、创设情境和强化目标意识)中探寻书法教育的发展之路。在探寻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并且注重学生审美和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语文中加入了书法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教会学生从书法角度看汉语言文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汉字的书写。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说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又在潜移默化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走向。练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存在着诸如练书法的最佳时期、爱模仿、爱接受表扬等优点;也存在着兴趣不足、积习难改、不肯吃苦等弱点和缺陷。明确了学生所具有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身上的优点,尽力去弥补学生身上的不足。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也要具有教授书法的素质,小而言之是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大而言之是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明确教学目的并且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书法教学少走弯路而且变得相对轻松和简单。本文的最大优点在于不仅提出了一些书法理论,更身体力行地进行书写指导:模仿名家书体,让学生找到差距并且有了一个前行的方向;解剖汉字笔画,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汉字;模仿同学之间的字形,可以更快地提高班级的整体书写,这些自创的书法理论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成为可能。本研究只是立足于学生书写的美观、整齐程度,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并不是苛刻地要求学生都成为小小书法家。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我的书法理论,经过三年的磨砺,学生的汉字书写也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论文后面所附的实践成果是师生三年来扎扎实实地完成的。看着这些研究成果,回望这些研究历程也有感于这三年的步步艰辛和最终收获的欣慰。本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书法回归课堂,更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书法的热情,从多种角度练习书法,从而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书写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