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智感的是( )。

A. 探求新事物的好奇心

B. 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

C. 对教师观点的质疑

D. 欣赏自然景色时的心旷神怡

【答案】D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学

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欣赏自然景色时的心旷神怡”属于美感。

2. 心理过程是大脑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

A. 认知、情感、行为

B. 感觉、知觉、行为

C. 情感、行为、意志

D. 认知、情感、意志

【答案】D

【解析】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因此答案选D 。

3. 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控制变量

D. 刺激变量

【答案】A

【解析】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变量,它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该题中的阅读速度属于因变量,而字号大小则是自变量。

4. 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

A. 运动视差

B. 纹理梯度

C. 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答案】A

【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5. 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A. 构造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答案】D

【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

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人本主义则主张以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6.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意识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 行为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7. 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 )。

A. 茎叶图

B. 箱形图

C. 散点图

D. 线形图

【答案】D

【解析】茎叶图是将数据中的数按位数进行比较,将数的大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位作为

,将变化大的位的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干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主干(茎)

个主干后面的几个数,每个数具体是多少;箱形图的绘制须使用常用的统计量,最适宜提供有关数据的位置和分散的参考,尤其在不同的母体数据时更可表现其差异;散点图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

8. 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 )。

A. 观察能力

B. 记忆能力

C. 思维能力

D. 想象能力

【答案】C

【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

9. 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个体比较、判断、评价和批判等思维活动属于( )。

A. 分析性智力

B. 生存性智力

C. 空间性智力

D. 运动性智力

【答案】A

【解析】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策略的能力。因此选A 。

10.某大学生之所以每天上课不迟到,是因为怕老师扣操行分,而不能评上三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该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处在( )。

A. 阶段1

B. 阶段2

C. 阶段3

D. 阶段4

【答案】B

【解析】阶段2, 即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认为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11.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

A. 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 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 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 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12.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

A. 发展顺序量表

B. 教育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