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二).. 12
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三).. 25
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四).. 36
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五).. 45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案】个体差异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发展水平上存在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和落后的人占全人口的极少数,而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占全人口的大多数。
(2)能力发展的结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些人记忆力好,有些想象力丰富,有些人思维敏捷。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的时间不同。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
,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是“人才早熟”
挥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4)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能力在性别上也表现出差异,不过这种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的因素中,比如在数学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空间能力上就表现出男女差异。
2. 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在他的同化论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和过去的研宄不同,奥苏贝尔把迁移问题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考察,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含有迁移,并把迁移与认知结构及其特征联系了起来。
(1)认知结构的概念
认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指人在以前学习和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经验本身,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二是指对这些知识经验的组织,即在组织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
①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新的学习和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或变量。
②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辨别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
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可区别程度,或者说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它是认知结构影响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③认知结构原有的知识越稳定、越清晰,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巩固性是影响迁移的第三个变量。在学习和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巩固的方法很多,如复习、过度学习、利用反馈、及时纠正等。
(3)关于先行组织者的研宄
①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奥苏贝尔认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不仅是一种研宄学习迁移的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③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提供有力的组织,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清晰性。组织者的类型不同,它在改变认知结构变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3.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1)认知发展理论
①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②影响认知发展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
a. 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决定条件)。
b. 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它包括物体经验(来自外物)和数理逻辑经验(来自动作)。前者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 抽象出物体的特性,如大小、重量、形状等。后者则是指个体作用于
物体,从而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c.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皮亚杰指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正是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里便产生了运算(或操作)和协同运动(或合作)的相互依赖和同型性。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同样是心理发展的一些必要条件,但不足充分条件。
d. 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平衡可以调和成熟、个体对物体产生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三方面的作用。
③认知发展的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a. 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或基模)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
b.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只不过是以原有的图式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c. 顺应:质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在原有图式不能直接适用条件下,个体为着环境需要,主动地修改图式,进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所以其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d.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③认知发展阶段论
a.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是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b. 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各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各阶段出现有一定次序每一阶段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 d. 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e. 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明显可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集的。 f. 新水平的构成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④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见于0〜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儿童主要
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b. 前运算思维阶段,见于2〜7岁的儿童,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在前一阶段
发展基础上,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而为表象或形象图式。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见于7〜12岁的儿童即相当于小学阶段,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皮亚杰认为具体运思是在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其主要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
d.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发生于12〜15岁儿童,具抽象逻辑思维,即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就在旧的具体运算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出现新的运算结构。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构建各种知识图式的习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