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是指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特点:由国家的法律规定,铸造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清偿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 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银行券或各种金属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的黄金,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金本位制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首先实施,以后西方各大国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宣告崩溃。金本位制采取过三种形式:一是金币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二是金块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三是金汇兑本位制,即将小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连接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但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2. 信用货币

【答案】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信用货币本身井没有价值,它的流通是以信用为基础,发行人的信用如何,对信用货币的流通影响极大。银行券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随着银行券的纸币化,即银行券变为小兑现的信用货币,就变成了现代纸币。现代纸币的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就是纸币,又称现金; 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存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现代纸币又逐渐发展到电子货币。即贮存于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它小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

3. 股息

【答案】股息是指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盈利中分得的收入,它是股份公司将每股投资应得的收益作为利息派给股东的。股息是公司中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资本额来分配公司的剩余价值。股息的分配以股东的股票面额为依据。

凡优先股票都按固定的股息率计算; 普通股票则在支付优先股的股息之后,以剩余的利润根据按企业经营状况确定的股息率来分配。获取股息是股民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经济权利。

4. 计时工资

【答案】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可见,计时工资的劳动价格与日工资额成正比,而与工作日长度成反比。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下资的多少取决十劳动价格; 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是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5. 流通资本

【答案】流通资本是指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两种形式。流通资本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式,而流动资本则是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的生产阶段准备条件,并使预付资本得以收回,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它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

6. 经济范畴

【答案】经济范畴是指经济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术语,用以表明经济现象的性质、特征及相互联系。经济范畴主要有四类:

(1)适用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一般范畴,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2)适用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范畴,如商品、市场、货币等;

(3)适用于某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范畴,如原始氏族、奴隶占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制、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等;

(4)适用十某种特定经济研究领域的经济范畴,如生产函数、投资函数、恩格尔定律等。

7. 生产资本全球化

【答案】生产资本全球化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扩展到全世界的过程及其趋势。生产资本的全

球化是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全球化的基础。从根本上说,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生产资本全球化通常主要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己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 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8. 价格标准

【答案】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l )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 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

(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9.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0.相对过剩人口

【答案】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多余”的人口。它包括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只种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简答题